【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讲座述要]佐野贤治:探寻日本文化的根基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系列讲座第十二期纪要
  作者:桑榆谭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6 | 点击数:8422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二期
主   题:探寻日本文化的根基
人:[日]佐野贤治 (Sano Kenji)
 
 
简介:日本神奈川大学研究生院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神奈川大学日本庶民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主要学术著作有《地域社会与民俗学》、《西南中国纳西族•彝族的民俗文化》、《虚空藏菩萨信仰研究》等。
 
第一讲:综观日本民俗学的过去与未来——谈日本民俗学与柳田民俗学的关系
 间:2008113日(周一)15001800
 点:文华楼西区701
 
第二讲:从丧葬礼俗到丧葬仪式——十三佛信仰和日本供奉死者佛教的成立
 间:2008114日(周二)晚18302130
 点:文华楼西区701
 
第三讲:从鳗鱼看日本人的民俗
 间:2008115日(周三)下午15001800
 点:文华楼西区710
 
讲座主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讲座述要·
 
第一讲:日本民俗学的足迹和展望
——从柳田民俗学的角度
 
佐野先生的讲座的整体框架是:
前言:“经世济民”学
1. 民俗学的萌芽(江户时代后期)
2. 民俗学的诞生(19101935
3. 民俗学的成长(19452000) 
4. 民俗学的衰退(2000年~现在)
结语:作为世界常民学的再生
 
佐野先生从柳田国男的民俗学开始谈起,柳田民俗学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经世济民”,他引用了柳田国男的话:“有余力者,胸怀大志,掌握知识并不断的思考,才会使下一代比现在幸福。”这里“幸福”是个关键词,柳田民俗学目的就是要使人生活幸福,强调的是一种学术思想。
柳田民俗学不能等同于日本民俗学,整个日本民俗学主要有三种不同趋向:柳田民俗学强调“经世济民”的思想,折扣信夫认为民俗学应该是“温故而知新”的学问,涩泽敬三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
接着,佐野教授追溯了柳田民俗学的诞生、成长和衰退的发展历程。佐野教授认为“民的发现”是日本民俗学的诞生的关键,民俗、民家、民具、民艺、民话、民谣都是带“民”的。民俗的研究对象民间传承,是由共时的文化空间传播形成的横轴和由历时的文化时间传播形成的纵轴共同组成的。
最后,佐野教授认为,一国民民俗学已经在各国成立,有条件进行国际性的综合比較研究,柳田追求的“世界民俗学的曙光已经看到了”。在他看来,遵循柳田“经世济民”的思想和理想,为了世界的幸福,应该提倡世界常民学。 
 
第二讲 十三佛信仰和日本的祭奠绪论
1. 民俗和佛教
2. 固有信仰民间信仰民俗宗教民族宗教
3. 十三佛信仰
4. 丧礼的双重结构
 
在柳田民俗学中,祖灵神学的研究是把外来宗教的影响去掉之后的对日本固有的信仰的研究。佐野先生认为,应该批判的继承柳田的祖灵神学的研究。佐野先生认为日本的传统丧礼是一种双重结构,即念佛团体(村民)举行葬礼和佛教僧侣举行丧礼。日本的信仰明显的受到佛教的影响。
 在日本,人死之后的灵魂有“和灵”“御灵”两种,“和灵”是那些成年人正常的自然死亡后化成的,而“御灵”属于非正常死亡(如,夭折、战死、难产死等)而成的。“和灵”经过后来子孙的供养经过一定得时间周期(33年)后可以称为祖灵。
 接着,他讨论了“十三佛”信仰的形成过程。十三佛最初是以日本东北地区“十三冢”的形式存在的,到了15世界末在关东地区出现了“十三佛板碑”,十六世纪中,近畿地方有了“十三佛塔”。十三佛信仰是日本山里黄泉观念和佛教净土观相结合而形成的。佐野先生还考察了蒙古族的十三冢情况,他认为无论是日本还是蒙古族的十三冢的形成都受到了佛教密宗的影响。
 
第三讲 鳗鱼之道——从鳗鱼看日本的民俗
绪论:种稻和佛教相结合
1. 吃鰻鱼的禁忌:伏天的丑日
2. 黑潮和鳗鱼:椰子的食物起源神话
3. 洪水和鳗鱼:云南神
4. 虚空藏菩萨信仰:真言系修验
小结:重新考虑“海上之道”
 
日本有吃鳗鱼的禁忌,因为鳗鱼是虚空藏菩萨的坐骑,尤其是属虎和鼠的人不能吃。这种禁忌,在其他地方也有:在菲律宾鳗鱼被认为是祖先的化身,与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同时,鳗鱼被杀后,倒过来埋在土里,长出来的就是椰子。同样,在台湾的高山族也都有关于鳗鱼的传说。
在日本,洪水的发生被认为是有鳗鱼引起的。鳗鱼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水中动物,在日本传说它是水中霸王。于是,谁能够控制鳗鱼谁就能够阻止洪水的发生?
鳗鱼有两翼性,它既能够带来雨水也会引起洪水,要想控制鳗鱼只有通过念虚空藏经。这种信仰源自弘法大师——空海,中国唐时,空海曾经来唐学习,除了学习佛经外,还学到治水技术。在日本,很多弘法大师请水的传说。
在本讲中,佐野先生认为比较民俗学的研究的运用可以产生新的发现和例证,可以从内的视角和外的视角形成一种整体性的东西。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2008-11-06 09: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讲座预报]清华东亚文化讲座2008年11月1日第41讲
下一条: ·[讲座研讨会]“少数民族哲学—宇宙观研究及其人类学意义”(中央民族大学11月22-23日)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余玮]“物”与民俗学史叙述
·[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王锐林]积极的规训者·[王琪]朝向当下的乡村民俗学研究
·[田书宇]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民俗学意义·[唐璐璐]“在民间”:中国民俗学的“位置”回归
·[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
·[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邵凤丽]活态文本与文化实践:民俗学视域下家谱的双重属性·[彭牧]现代性的他者、文化身份与美国民俗学的知识生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