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
叶玮琪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摘 要:“教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长期具有重要意义,“上行下效、教化民众”更是中国古代政治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许慎《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化”即“教行也。”意即“教行於上,则化成於下。”二字合用最早可见于《战国策·卫策》中有关国家治理的讨论:“治无小,乱无大,教化喻于民,三百(里)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可见,教化本身不仅和思想文化休戚相关,更与政治治理密不可分。本文即希望以实践民俗学为思考框架,在对教化进行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探索当代教化的可能路径。实践民俗学强调并重提“风俗”的概念,并以此为民俗学者始终强调的“传统”正名。如果仅从字面含义出发,教化大概指自上而下的化行与施教,但结合中国古代观风知政、采风问俗的传统,便可知教化几乎不可能是单向行为,而是上层与民间的反哺互动。本文以实践民俗学的视角对历代教化、风俗教化的主要内容及方式进行概括总结分析,并探讨教化对当下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风俗教化;实践民俗学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