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族艺术》2020年第2期 总第153期 目 录    
    
        
            | 学人治学 |  |  |  
            | 无法预料的人生与有迹可循的学术事业 — —艺术人类学研习之行与思
 | 孟凡行 | 5 |  
            |  |  |  |  
            | 故事学研究 |  |  |  
            | 互文形塑:刘猛将传说形象的历史辨析 | 陈泳超 | 19 |  
            | 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核心母题及分类方法 | 陈冠豪 | 30 |  
            | 布鲁范德与“都市传说”的关系及其学术贡献 | 张建军 | 41 |  
            |  |  |  |  
            | 文化研究 |  |  |  
            | 农家器乐 — —读王祯《农书》 | 彭兆荣 | 49 |  
            | “刑天”还是“形夭”:基于《山海经》的考察 | 贾雯鹤 | 58 |  
            | 衅鼓、衅社与衅龟:《管子》血祭礼仪与经济调控关系考 | 公维军 | 65 |  
            |  |  |  |  
            | 艺术人类学 |  |  |  
            | 对话:多重观看的意义 | 王海飞 邓启耀 | 76 |  
            | 话语与制度:潍坊风筝的保护与传承 | 安丽哲 张 岳 | 89 |  
            | 后工业社会城市艺术区的景观消费 — —景德镇陶溪川个案
 | 王永健 | 96 |  
            | “审美—社会”范式与英国艺术人类学 — —以霍华德·墨菲为个案的分析
 | 冯雪峰 | 107 |  
            | 薇拉·佐尔伯格《建构艺术社会学》导读 | 原百玲 | 117 |  
            |  |  |  |  
            | 艺术探索 |  |  |  
            | 环舞的文化隐踪与意蕴建构 | 于平 | 124 |  
            | 音乐民族志栖身于比较 | 肖璇 | 129 |  
            | 戏蛇、巫祭与田猎:信阳楚墓锦瑟漆画图像的叙事解读 | 余静贵 | 140 |  
            | “利益”与“道义”之间 — —近代江南说书艺人“走码头”的生存逻辑
 | 彭庆鸿 | 151 |  
            |  |  |  |  
            | 发现异邦 |  |  |  
            | 菲律宾阿拉安人的色彩语码和象征内涵 | 史阳 | 161 |  
            |  |  |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  |  |  
            | “岷江上游藏羌传统多声部音乐的特点、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简介 | 刘雯 | (封二) |  
            | “岷江上游藏羌传统多声部音乐的特点、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主持人简介 | 刘雯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