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研究》2020年第1期(总第149期)
目 录
非遗论坛 |
|
|
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
杨利慧 |
5 |
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
———关于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康丽 |
13 |
21世纪前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理念、实践与经验 |
安学斌 |
19 |
政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 |
[日]爱川纪子 著 唐璐璐 译 |
30 |
|
|
|
民俗史 |
|
|
民间的“正统”:明清时期姜太公风物传说的时空结构 |
任雅萱 |
37 |
“地方”与“国家”文化权力的博弈
———明代以降云南腾冲地区汉景帝神祠考论 |
张柏惠 |
49 |
贩夫走卒与神异高士:明清时期磨镜人诸形象研究 |
吴琼 |
60 |
浙江遂昌宗祠祭祀“旁亲”“庶母”现象探析 |
杨园章 |
70 |
|
|
|
民间文学 |
|
|
清华简«厚父»所见夏代传说 |
杨栋 |
78 |
丁景唐与民歌社 |
戴建国 |
83 |
文本与理论:民间文艺学的双重建构(1949-1966)
———以《民间文学参考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
毛巧晖 |
90 |
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 |
崔若男 |
99 |
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
张志娟 |
109 |
|
|
|
田野报告 |
|
|
殡葬改革:土地、木材和金钱浪费及其讨论 |
陈华文 |
119 |
授权式协商:传统乡村矛盾纠纷的治理逻辑及当代价值
———以鄂西余家桥村“说公”为例 |
李华胤 |
128 |
家堂:平面的祠堂
———以山东昌邑南玉皇庙村为例 |
王爱侠 李平 |
138 |
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 |
邱月 |
14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