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143期)
目 录
实践民俗学专题 |
|
|
个人叙事与交流式民俗志:关于实践民俗学的一些思考 |
刘铁梁 |
5 |
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中学者与民众的视域融合 |
张士闪 |
14 |
实践民俗学:从理论到乡村研究 |
萧放 鞠熙 |
28 |
重回叙事传统:当代民俗研究的生活实践转向 |
李向振 |
43 |
|
|
|
民间文学 |
|
|
从“存在是什么”到“如何存在”:对中国民间故事价值研究的理论反思 |
张琼洁 |
58 |
世俗化的神圣敘事
——“日中有鸡”神话传说探析 |
刘惠萍 |
67 |
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以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与区域史的建构为例 |
詹娜 |
79 |
被吃掉的文字:拉祜族文字神话与书写的人类学分析 |
张劲夫 |
91 |
民国时期县镇区域文化流播形态分析
——以嘉兴地区评弹艺人的活动为例 |
张盛满 |
98 |
|
|
|
民间艺术 |
|
|
脱“俗”求“艺”:现代舞台化背景下传统秧歌的民俗因素分析 |
张娅妮 |
106 |
地方社会变迁与民间音乐传承的嬗变
——以鲁西北地区临清架鼓为例 |
张晓蕾 |
113 |
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 |
史小可 |
117 |
|
|
|
田野报告 |
|
|
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
——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
徐赣丽 |
122 |
安多藏区曼巴扎仓的医学民族志 |
范长风 |
136 |
社会变迁中的饮食与养生
——以广式老火汤为例 |
姚丽梅 |
14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