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4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4年两会专区

[王蕾]跨区域民族的文化图景
——以云南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为例
  作者:王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2 | 点击数:3772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跨区域民族的文化图景
——以云南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为例
王蕾
(华东师范大学)
摘 要:少数民族被看成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不同的元,他们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多样性的一隅,但由于历史上的族群迁徙以及行政管理的区隔导致了同一民族暂时或长期处于跨区域的生活事实,这种跨政区民族现象导致同一民族“同风同俗不同谋”的现象,这需要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予以认知和消解。
关键词:民族认同;民俗传承;非遗保护;图层叠加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琨]浅析辽东满族的婚姻故事
下一条: ·[王明远]山东枣庄地区“仁兄弟”现象的人类学考察
   相关链接
·[陆慧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的时间重心:朝向当下与未来的遗产保护理念·[林玲]抗日战争时期炎黄神话的族源记忆和认同凝聚
·[廖宇婷]融合性·庇护性·想象性:《格萨尔》民族信仰的三重属性·[李媛媛]数智时代非遗保护政策演进理路
·[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
·[赖伟鸿]回归戏剧表演传统:从“戏/俗二分”到“戏/俗并置”的非遗保护范式转型·[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
·[高崇勋 周恩 吕志华]非遗保护视域下山东地方戏曲助力民俗场馆建设研究报告·[程瑶]“活鱼要在水中看”:非遗保护政策研究的立场、理念和循证路径
·[比拉力·加拉力]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民间技艺传承研究·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
·“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叶涛]民俗传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