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勃 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之重阳节
  作者:张勃 荣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8 | 点击数:20977
 

  二、赏菊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赏菊遂成为北方和南方都非常流行的节俗活动。有些地方,以赏菊会友,饮酒赋诗,俗称黄华会或菊花会。在四川西昌,“宾朋烹鲤鱼菊羹,畅饮联诗,谓之赏菊”。因为菊花与重阳的特殊的关系,江西铅山有一种开花早、微红可爱的菊花,甚至被称为“报重阳”。

  在天津一带,大家富户陈列菊花作山的形状,或者缀成吉祥字样。在河南汝南,也有菊花山之设。在上海青浦一带,届时还有菊花会,城乡各处种菊人都把好的品种罗列出来,各色菊花争奇斗胜,盛极一时。在北京,一般人家多由丰台花乡买来黄菊,或栽于盆,或种于花圃,秋来以应节。富贵之家养菊可达数百盆,架成九花塔或九花山,也有拼出“天下太平”或“九九”等字样的,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而茶楼酒肆也举办菊展以招徕顾客。登高寻菊,自然更是野趣丛生,兴致盎然。

  一些地方,还有重阳节戴菊花的习俗,在湖南常宁,人们登高,佩茱萸,簪菊花,藉草饮酒。在河南新安,俗尚戴菊。在贵州安顺,人们也习惯采菊花插于头上。

  三、佩插茱萸、采茶

  茱萸是一种植物,有浓烈的香气,能做药用。重阳节这天,人们或把茱萸插在头上,或做成香囊佩带,或插于门户之间,以为可以辟恶。

  如在湖北荆州,人们饮菊酒、插茱萸以辟恶,在贵州玉屏,是日摘茱萸,以辟恶氛。又在四川涪陵,童子佩萸囊。在福建上杭,人们则插茱萸于户间。

  山东滕州一带的农家在这一日出之前采桑叶晾干为茶,据说重阳节采的桑叶当茶喝可以去瘟避邪。

  四、儿童游戏

  重阳节的儿童活动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内容。

  (一) 放风筝

  在江苏、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等地方,重阳节放风筝是比较流行的儿童游戏。在广东花县,童子放风筝,谓之登高。在从化,儿童以竞放风筝为乐。在海丰,儿童多放风筝,其中能鸣者,叫“响弓鹞”或“响鹞”。重阳节期间,儿童登上高坡山岭放飞,则风筝之韵上彻云霄。又在鹤山,儿童于秋初便开始放风筝,重阳节这天要用火烧断风筝线,任其随风而去,谓之“流鹞”,俗信如此可以祛除疾病。

  海南儿童在重阳节也盛行放风筝。在琼山儿童不仅作大小风筝斗胜,还截木棍相互搏击,以决胜负,此外还旋圆木引绳相赛,名为“得乐”,有时用竹筒代替圆木,名为“响臃”。江西南城放风筝不仅仅限于重阳节前后,自中秋至重九期间,少年儿童总是争奇斗胜,放飞各式各样的风筝。这里不仅在白天,还有在夜间放飞的风筝,人们把小灯悬挂在高高飘荡的风筝线上,遥望灿若繁星。或者在灯前灯后悬挂爆竹,不时轰然炸响,东西相应,更是别有风味。在福建漳州,童子作风筝放于野,方言谓之“放公灾”。在台湾,全省多有放风筝之俗。1957-1960年刻本《台南县志》记载了当地“放风吹”或“放风槎”,即放风筝的盛况:

  除登山邀游之外,旷场上有大放风槎之壮举,因为时属深秋,具有天高气爽,风和日丽等优异条件。风槎的种类众多,如高放空中,宛如五花十色花絮,高高低低布满了蓝碧的苍穹,呈现一幅美丽景观。因各有佩挂风弓,时时鸣着清脆的声音,响彻空间,令人赏心悦耳,不觉唤起佳节的情绪。自古就有“斗筝”之习,各佩带锐利的荫钱,在空中曾经一场猛烈战斗之后,颇有胜者洋洋得意,败者扫兴而归之概。

  (二) 斗蟋蟀

  浙江则多是儿童在重阳节斗蟋蟀取乐,称为“秋兴”。

  (三) 玩重阳旗

  江苏南京一带重阳节制重阳旗,为儿童玩具。在泗阳,儿童往往手捏面羊,手持五色彩旗相互嬉戏。在浙江会稽,人们也剪彩旗供儿童嬉戏。

  当然,重阳旗并不仅仅为儿童之玩具。如江苏海州的重阳旗为红、绿、黄三色,上面为龙蟹、菊花图案。清晨,店门前竖立旗杆,杆顶悬挂布质黄龙三角旗作望子。南京一带的人们则将五色纸裁成斜形,连缀成旗,竖在庭院,用以点缀节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张勃的星空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郑传寅]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
下一条: ·[田兆元]金钱诱引下的节假日误区 把社会带向无文化的时代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乔楠]《金枝》视角下的“重阳节与数字崇拜”·[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