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会议动态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会议动态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综述
  作者:邵凤丽 王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9 | 点击数:16779
 
第一会场的第一组讨论由中央民族大学刑莉主持,辽宁大学乌丙安评议。代表们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北京大学陈连山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立场出发,纠正过去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没有正确、深入的认识的文化观念的偏差,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据此评论了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认为民俗的文化意义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为重要,非遗保护只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而民俗学的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百年大计,更是文化建设的理论保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与民俗学研究互为表里,相互促进,才会对中国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影响。北京师范大学萧放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概念,它强调文化遗产对群体社会历史感与认同感的加强作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过程中,伴随着的是潜在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过程。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有利于民族文化共同体基础的稳定,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避免地方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非理性的文化主权归属的竞争,由此提出三点对策性思考。南昌市民俗博物馆梅联华认为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具有重要关联。河南大学吴效群文认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方案没有考虑到承担主体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已失去正常的社会功能、保护和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等特点,它的实施势必造成保护和开发混为一谈,互相牵制。可行的方案是全面搜集整理,博物馆保存。保护、开发各行其是。
第二组讨论由山东大学张士闪主持,广西民族大学徐杰舜评议。代表们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体各地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浙江师范大学陈华文认为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浙江人的财富,同样也是全中国和全人类的财富。保护好这些遗产,将为我们今后的文化多样性和更具有特色文化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和保证。丽江师专杨杰宏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范畴,申报的意义,现状,危机与挑战,建议等五个方面,对丽江的非物质族文化遗产的认识、保护、传承,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云南大学董秀团以云南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为例,提出不同类型各具自身特色,因而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也应结合不同的类型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吉林省民俗学会施立学对吉林乌拉街打牲衙署的设置与地位、乌拉街贡品与贡物文化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天津师范大学李丽丹认为多媒介叙事对四大传说的不断重写,实际上也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这种文化存在的状态及其反映的种种文化现实。中央民族大学刑莉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于民间、传承于群体,它的传承不是文本、录音和录像,而是以“人”与“群”为载体。
第三场研讨由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主持,浙江师范大学陈华文评议。河北民俗文化学会袁学俊强调了非物质文化载体——人的保护、有关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创新发展甚至是产业化的保护的重要意义。河北广宗县政协李云豪对民俗类“非遗”传承人的微观保护进行了探讨。广东佛山市祖庙文物管理所张辉辉对民俗博物馆的发展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新疆喀什师范学院阿不力米提买买提论述了维吾尔麦西莱甫的分布、特点及其名称并其社会文化功能。
第四场讨论由河南大学吴效群主持,北京大学陈连山评议。学者们继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广西民族大学徐杰舜认为乡村文化应该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点。山东大学张士闪从民俗文化本体出发,重点论述了民俗文化对于乡土社会的正面建构意义。聊城大学张宪昌介绍了苫山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措施。温州大学黄涛以浙江省楠溪江流域苍坡古村为个案,论述了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延安市文物局段双印介绍了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九曲迷宫灯中游。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在天津召开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2009年年会征文通知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5-6月受理)·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