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胡小伟]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
——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
  作者:胡小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4 | 点击数:32805
 
 
既然人自为利,商业伙伴也就不可尽信。邻里既能“无情”,伙伴却不可以“卖诚”。于是“轻死重义”之“义”,包括“恩义”、“情义”、“信义”等作为亲亲宗法制度以外平等相交的相互规范,开始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新准则。人口大量流动,也必然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伦理。在以农为本,株守一地的安居环境和矜尚阀阅的宗法社会里,血缘亲属间讲究的长幼有序,正可以用儒家传统的“尊尊”、“亲亲”规范之。但因各种因素逸出家族和宗法社会以外的人群,却面临着应当用什么样的礼法伦理来规范彼此行为的问题。故商帮初起,即须结义同心。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解释说: 
 
在古代交通不便,道路不安全的情况下,贩运价值连城的珍奇宝货,如系个人独来独往,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商人在整装待发前,首先要和同行之人结成伙伴,即结成临时性商帮。只有这样,才能以团体力量共同抗拒猝发性的祸害,以保障本身和货物的安全。所谓“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就是人多势众的结果,单独个人是办不到的。崔融曾明确指出过这一点:“若乃富商大贾,豪宗恶少,轻死重义,结党连群,喑呜则弯弓,睚眦则挺剑,少有失意,犹且如此。”43其所以能动则弯弓挺剑,睚眦必报,就是因为他们是“结党连群”的团体行动。44 
 
其实先秦诸子生当乱世,各自提出的解决之道中,虽亦有谈论“义”者,但以墨子之说最为独特。《墨子·尚同(中)第十二》言: 
 
子墨子曰: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 
 
此即以“义”为个人行为,故而“一人一义”,“百人百义”,卒而导致“天下异义”,造成“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他以为匡正的方式亦须由此入手,“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统一价值体系,然后“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里长顺天子政而一同其里之义”。这是一个先自上而下统一标准,而后自下而上通贯实施的过程,最终才能达到“一同其乡之义,是以乡治”,进一步“一同其国之义,是以国治”,最后“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如果我们同意墨家代表着春秋时代小生产者小商人利益的道德观,那么墨家这条由乱达治之途,也代表着他们以义为道德基础的大同理想。董仲舒曾说:“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45其实就是将“仁”定义为群体间的相互关系,将“义”定义为个人间的相互关系;或者说将“仁”看作是对人的道德,把“义”看作是为己的道德。而司马迁《货殖列传》则明言“牟利冲动”的不可抗拒性质: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倒是同一时期的唐代民间诗歌,洋溢着另外一种气息,如在湖南发现的唐代长沙铜官窑所烧民间瓷器题写的诗歌,就多游子、估客之作,如“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写赶路,“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写漂泊,“小水通大河,山深鸟雀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写萍水相交的友谊,“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长)照客心愁”写乡愁之无可排泄,都相当真切朴素,在离乡背井的奋斗中,别有情怀,依然保持着一份平和和希冀46。敦煌俗曲也描述到平民流落异乡,与土著人士情同金兰的情形,如《浪淘沙》: 
 
结草城楼不忘恩,些些言语莫生嗔。比死共君缘,外客悉安存。百鸟相忆投林肃〔宿〕,道逢枯草再迎春。路上逢君先下拜,如若伤蛇口含真。(P.3128) 
 
可知唐人观念之“义”,已有通于“私谊”者,与《春秋》故事中以国家社稷的“公忠”为“大义”已隐然有别,而从晚唐司空图作《冯燕歌》述冯氏逻辑为“尔能负彼必相负,假手他人复在谁”,到北宋曾布《水调七遍》歌颂冯燕“万古三河风义在,青简上,众知名”,“至今乐府歌咏,流入管弦声”47,实已开启五代两宋市民社会中“异姓结义”和《水浒传》人物故事之端倪。 
话题再回到李晟与“关公战蚩尤”的传说上来。谚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万人之敌”如关公,也有过不了的坡,也有伸手求援的时候。当年关羽败走麦城,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遭遇了包括战略盟友孙权、友邻部队刘封、孟达和荆州部将傅士仁、糜芳三重背叛,使他维护中央政权的扶汉努力功亏一篑。但这一次在故事中他没有失望,作为托梦沟通的隔代知音,李晟信守承诺为他援手,终于赢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对于本文讨论的“忠义”,又给予了一种民间话语的诠释。至少这正是当初编撰、讲述和聆听这个故事的人,都希望看到的结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叶舒宪]中国的神话历史
下一条: ·[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刘晓峰]怪异与边界——对唐人小说中边界与秩序的个案分析·[刘梦颖]社会流动背景下侗族掌墨师的工匠角色转型
·[徐赣丽]从乡村到城市: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转向·[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
·[孟令法]地方性防疫知识的传承与转型·[毛巧晖]神话资源现代转换的话语实践
·[郭倩倩]民俗学的理论范式转型·[赵旭东]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
·[张茜]四川饮食民俗与餐饮业的转型发展·[王天鹏]中国民俗学70年: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民俗变迁刍论
·[金丹妮]村落宗族的当代复兴及生存策略·[张静]《北美民俗研究》与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
·[毛巧晖]遗产化与民俗节日之转型·[陈景娥]社会转型中的民歌传承与变迁
·[郁喆隽]江南庙会的现代化转型:以上海金泽香汛和三林圣堂出巡为例·[张静]西方故事学转型与民族志故事学的兴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