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
  作者:赵世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5 | 点击数:33304
 
有意思的是这里面的“红虫吃人”的情节,被解释为朱棣的靖难军头裹红巾,这显然是与元末史事相混淆。其实早在明朝就有这样的传说:“世祖问刘秉忠:‘自古无不败之家,不亡之国,朕之天下当谁得之?’秉忠对曰:‘西方之人得之。’后命刘筑京城,掘基得一巨穴,有红头虫数万。世祖问此何祥,秉忠曰:‘异日亡天下者乃此物也。’及元为我明所灭,刘言悉验。”(34)因此这个传说可能是篡改了“徐达扫北”的故事原型。此外,它应与山东等地移民中流传的“红蝇赶散”传说有直接的关系。
关于胡大海与人兽婚的故事,在山西许多地方还有同一母题的、附会在常遇春身上的版本,只不过后者是为了说明端午节的起源。即说常遇春父子逃过大河之后,其人熊母亲见无法追及,跳河自尽。后来常遇春为了纪念母亲,便在每年这个日子,将母亲最爱吃的黄粘米投进河中,为了不被河水冲散,便用叶子包好,就是粽子的来历。(35)类似的故事如《常遇春三摊娄烦县》,故事说常遇春的故乡在娄烦的常家坡村,其父在长白山采人参时被人熊抓去,逃回后在娄烦乞讨时被人欺负,得势后三次下令惩罚娄烦;(36)再如《五月端午祭江的又一说法》,也是说在无名山有个常猎户云云。(37)两个故事的相同之处在于,故事的主角都是明初的大将,意思是暗指他们的勇猛(甚至嗜杀)与他们不同寻常的出身有关,反映了河北、山西民众对他们的特殊看法,但是这些故事都没有与洪洞移民联系起来。几乎可以肯定,明初战事对北方的破坏巨大,影响极深,“燕王扫北”传说背后的历史真实仅此而已,山西移民是否真与此有关,与“燕王扫北”有关还是与“靖难之役”有关,其实都是次要的。
不过,以上传说还是向我们透露出某些有价值的信息,那就是这里面都隐含着关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看法。对此我们会在下文进行分析。
也有一些传说并不把陕西大槐树移民与明初史事联系起来。有一则《南召人老家在大槐树下》的故事:“据老年人说,李闯王造反时大本营就驻扎在洛南山区。经过连年战乱,八百里伏牛山被糟蹋得路断人稀,路上扔钱也没人拾。到了清朝初期,官府就决定从山西洪洞线一带往伏牛山区移民,均一均人口。”(38)另一则《大槐树底下的人》也说:“闯王打不胜,又走了。满清兵在这一带见人就杀,弄得路断人稀。后来满清人坐了朝,天下太平了。听说南阳的地恁好没人种,怪可惜,朝廷就下了道圣旨,叫山西洪洞县的人往河南迁,推的推,躲的躲,官家干气没有门儿。”(39)这表明不同地区的人民结合本地印象最为深刻的历史记忆,为同一传说创造历史背景。河北、晋北、豫北受明初战乱影响大,就把这个背景落在“燕王扫北”上,豫南受明末清初战乱影响大,就把背景放在这个时期。同时,这也与历史上并非一次从山西移民有关。
族谱是另一种历史记忆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一部家族史。我们注意到,在许多族谱之类记载中,其祖先往往有明代卫所的背景。
1994年河南濮阳西李庄《王氏祖碑》序:“始祖讳义,王氏本籍系江南凤阳府,鼻祖从明太祖北定中原时,以功封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世袭锦衣千户,指挥使,家住岔道口。永乐初,苦军徭大马之役,始祖遂迁于开州。”
河南浚县善堂乡徐家村《徐氏墓碑》:“余家始祖原居上海县,明朝洪武时北定中原时随军人在此落户,繁衍后代。”
康熙河南洛阳西山岭头《李氏家谱》:“我始祖出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世以武功显。自明初洪武二载始迁洛阳,迄今十有四世,已几百余年。”
2000年濮阳县城御井街《平氏创修家谱》序:“考我平氏之本原,始祖平安公系大明天启年间北平都指挥使。因明末战乱频频,灾疫连绵,始祖弃官归田,迁居开州井店镇。”
康熙三十年河南巩义芝田镇益家窝村《赵氏家谱》:“惟吾始祖讳信忠,卜居巩县,从征有功,授总旗职,诰封指挥锦衣指挥将军。二世仁祖,指挥将军;义祖袭总旗职,屡有奇功。明末子孙在京,尚有千户,赵永康也,今不可考矣。”
乾隆三十一年河南巩义回郭镇《赵氏家谱》:“始祖赵成,授阶明威将军,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县(下缺字——引者)迁巩县,二世祖福、真、英、忠,福任南京孝陵卫千户,已传二十三世。”
乾隆元年山西平定县上庄《陆氏家谱》:“吾陆氏,原系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代时陆荀随父陆震赴四川泸州牧……荀立有军功,授为千户所总旗,又赠修职郎,由蜀至蒲,由蒲至洪洞,由洪洞(下缺字——引者)又迁居平定。”
内蒙古兴和县高庙《高氏口碑》:“始祖原籍山西洪洞县(下缺字——引者),于洪武年间迁山东,后又由山东随官兵来此屯居。”
湖北随县汪店村《汪氏族谱》:“吾祖汪世华,字霖雨,明朝洪武二年,军职到汪店后死去,子女在此落户。”
在明初移民的浪潮中,军户的迁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在安介生的《山西移民史》中已得到注意。但是,如果自称来自洪洞的移民并不可能全部是那里的土著,如果我们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朝廷在洪洞设立了各地移民的中转站,但又必须对这种说法给出解释的话,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明初对军户的安置有关系,而洪洞则在卫所军户分遣四方、特别是在北部边防地区实行屯垦的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琳]中国古代英雄诞生故事与民间叙事传统
下一条: ·[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
   相关链接
·[吴滔]祖先记忆的再创作:一个运河沿线丝业市镇家族的故事·[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罗兆均]多重叙事下的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与地方社会
·[刘英]客家祖先记忆与文化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