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左玉河]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
  作者:左玉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09 | 点击数:23525
 

  自民国改元后,全国报纸多采用阳历,但为习惯所制,同时标识阴历年月日。例如,在《大公报》上不仅标有“西历一千九百十三年二月二十一号,中华民国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而且同时标有“即葵丑年正月十六日”。每至阳历新年,为了庆贺新年,报刊多停刊休息,作为点缀。但到了旧历新年时,报刊却因旧的商业习惯,也不得不停刊结帐。《大公报》在解释此中原因时说:“即吾侪报界,既负有营业性质,自不得不服从社会,休刊数天,以为清理帐目张本。”[62]这种情况表明,负有引导民众言行的报界,在采用阴阳历问题上,也不得不屈从于社会习惯势力。

  新历法推行后,完全按照阳历来安排学校学历,肯定与习惯上的旧历年节不合,并带来诸多不便。受社会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人们在安排学历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折衷阴阳、照顾阴历年节的意见:“年假从阳从阴之说,身任教育者,必已筹度及之。以社会习惯论,元年度之年假,仍从阴历为宜。……照章年假为二周,纪念假为一日,则元年度之年假可以通融办理。将阳历年假及纪念假定为一周,正名为年假。阳历年尾放假一周,谓之寒假,于名必尚无不通,于事实上可减妨碍,使社会习惯,转移于无形,而新章庶有实行之期矣。”[63]

  这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聪明的变通办法。在这种变通背后,正说明社会下层民众的习惯势力的强大与影响的深刻。

  社会上层推行阳历,举行阳历新年庆贺,受军政当局政治势力的压迫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层民众,特别是城市商民在采用阳历、过阳历新年时,也曾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点缀。一般城市民众对阳历新年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重。以上海为例,城市中商民点缀新年的气氛日益增多:“本年元旦,各马路各市街之状况,已较去年进步。即如著名之南京路,除茶食铺、照相馆、点心店、及微小之商店外,一律停市休息,高悬国旗,且凡加入马路联合会者,均贴有‘庆祝元旦休息一天’等字样。”[64]

  在新年庆祝形式上,也有一些变化,出现了官厅与民众互相“吸收”的新动向。明信片,作为上层社会机关学校庆贺“官府之新年”的贺品,也逐渐被一般民众作为庆贺“百姓之新年”采用。据报载:“书肆中,则以各校学生,太半返里,故逼近年底,顾者寥寥,惟贺年片之消耗率大增。……据邮局中某君之言曰:‘今年之邮寄贺片,较往年为多,甚至未能写字者,亦纷纷投贺。’”[65]

  在上海,阳历元旦时,商民逐渐加入了庆贺的行列,逐渐成为上层社会庆贺阳历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924年上海庆祝元旦时,《申报》曾报道:“本埠军警政司法各官厅,驻沪各国领事署,及泊于浦江中之中外兵舰,一律停止办公务,男女各学校亦均放假,中西各商号亦多休息,均悬挂国旗,张灯结彩,同申庆祝。官厅方面,并于今日上午接待来宾,互贺新禧。”[66]不仅军政机关、学校自然成为庆祝“官府之新年”的主角,“中西各商号”为代表的商民,也逐渐从下层社会中浮出,加入到庆贺阳历新年的上层社会行列中。这种微妙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民族工商阶层的崛起。

  在华中重镇武汉,军政当局也极力过阴历新年:1919年旧历新年到来时,武汉军政界举行庆贺,“军署副官处省署总务科于二十九日分发油印传单,通咨全省军政各机关阴历新年自除夕至初二日止,军营停操,法院停讼,官署停公,税局封关各三日。所有参见拜年宴会各俗例一律禁止。惟元旦日为春节佳期,就军署设立香案,举行庆祝,以张国典。斯日上午九时,军职团长以上,文官荐任实职,各着礼服齐集军署大厅,列班行礼。”这种情形,集中体现了上层社会对一般民众“百姓之新年”的迁就。而武汉商界,也采纳了一些上层社会庆贺“官府之新年”的形式———“团拜会”,来庆贺自己的“百姓之年”。据报载:1919年春节时,“武昌总商会于元旦日举行团拜,各帮董全体到齐,其踊跃为从来所未有。先行团拜礼节,互相品评旧年各帮营业之兴衰,随开茶点而散。”这样,在武汉街头,也出现了一种迥异于阳历新年的现象:“自元旦起,商民居户闭门停业,迎来送往,至四日始有少数开张者,而锣鼓声鞭炮声呼吆喝声声声入耳。”[67]

  就是在这种“迎来送往”的“锣鼓声鞭炮声呼吆喝声”中,上层军政机关不自觉地复归并融入了下层百姓的风俗习惯中,从而使的“二元社会”得到调适。值得说明的是,历法问题上的“二元社会”无论如何妥协、调适,也无法改变民国初期社会以阴历为主、阳历仅为点缀的格局。[68]况且,新旧历并用,官府注重阳历新年,而民间重用阴历新年,自然会引起实际使用上的不便和混乱。这实际上埋下了日后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的机缘。

  这样,在历法问题上形成的“二元社会”,既有互相对峙、互相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妥协、相互调适的一面。而两者间的相互调适,一方面体现在北洋政府迁就民间习惯,对民间采用阴历、过旧历新年的默认、放假与庆贺,官厅过阳历新年时借用民间的庆贺方式,令一般商民作点缀,放假休业、停刊、庆贺等等;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民间民众对政府的迁就,默认、甚至遵行国定纪念日,在阳历新年作一些点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演进,正是在这种上层与下层的对峙与调适、新势力与旧习惯的冲突与妥协中进行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2005-9-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乞巧节:改良“七仙祭礼” 女子成年礼重现
下一条: ·[刘宗迪]从节气到节日
   相关链接
·[卢梦雅]《诗经》中的时间——葛兰言的节日与历法研究·[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狩猎历法
·[刘宗迪]遥看牵牛织女星·古埃及历法与“二十四节气”惊人相似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1)·[罗苹]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
·水西首座“向天坟”发现记 ·[刘晓峰]古代人怎样发现了时间的秘密?
·[湛晓白]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阳历认知·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 [刘宗迪]太阳神话、《山海经》与上古历法·[包晓泉]水历:水族自己编排的日子
·[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陈芸]时间的复调
·董作宾:一盏煤油灯照亮《殷历谱》·[张新斌]百余年来“黄帝纪年”倡行的两次高潮及意义
·[江晓原]历书起源考──中国古代历史之性质与功能·[何季民]民国初年易俗记
·[江晓原]1645年的《西洋新法历书》·王蒙:中国历法不比公历低一头 春节用不着申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