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章衍]人类学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以《蒙塔尤》为个案的分析
  作者:章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13 | 点击数:21260
 

  过这些来说明人类历史的走向和事件发生的缘由。而人类学的研究目的是人们的整个社会生活,他包括的范围更为广大。它试图通过各种“无意识材料”来判断出某个文化内部,人们的行为方式、语言、心理特征、宗教信仰、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一系列特征,它涵盖的是整个社会生活。朱利安.庇特一里弗斯说:“历史学家们的专论倾向于关注在一个被限定的区域内的一种特定的体质,并且当他们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时,他们不光倾向于将区域扩大到许多国家或帝国,他们还倾向于扩大对象,并将其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相反,通常来说,人类学家本来就是试图研究社会生活的整体,即使他们的专论可能限定在某些特定的方面。但是当他们进行综合性分析时,他们倾向于寻找关于单个问题的一般性原则,但这种原则是建立在普遍的范畴之上的:比如血亲关系的原则或神话的本性,等等0”①

  第四,它们在价值取向上也是有区别的。历史学在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时,不可能不涉及道德价值问题。历史学更多的是关注入的“自觉”活动,而人类学则更多关注人的“自发”活动。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道德价值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就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早的历史学家们(比如修昔底德、波利比乌斯、塔西陀等人),他们发现了道德伦理及人性与国家及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这些结论至今都有巨大价值。所以道德价值问题始终是历史学讨论的一个不变的主题。况且历史学家和历史著作本身还具有道德价值问题。另外,历史学家是基于文献记录对过去进行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学家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必然会对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发生作用,并作为一种价值标准体现在历史文献里。这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奇怪,我们完全能体会到塔西陀在谈论那些罗马皇帝时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道德价值这种东西不能被“量化”,也不可能作定性分析,所以不得不涉及道德价值问题的历史学很难被称为“科学”。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人的“自发”行为,比如习惯、风俗、心理特征等因素给人的行为造成的影响,这些东西是人的“无意识”或“潜意识”行为,是进化的结果。这些东西可以完全脱离道德价值问题进行研究。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量化,可以统计,可以实地调研,可以用各种“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所以人类学曾一度傲慢地认为它比历史学更为“科学”。人类学也涉及道德价值问题,但是人类学并不关注个人的道德价值,例如人类学一般不去研究西塞罗的关于政治、道德、友谊、责任的观点,也不会研究柏拉图的善恶观,等等。人类学涉及道德价值问题是将道德价值当做一种客体来研究,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主观意义上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人类学家研究对象的价值标准是他研究的内容,并当做一种客观的文化现象来对待,而他只会去研究这种价值标准成因、条件和作用,他一般不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它。其实这也就是历史人类学所倡导的那种“局内人的历史观”(insider's view of history),即要考虑到研究对象本身的价值体系,并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来理解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因此,历史学的方法和人类学的方法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价值标准由评价标准变成了研究对象。

  第五,历史学自中世纪以来,其研究方式长期受形而上思维模式的影响,所以思辨的思

  ───────────

  ①Julian Pitt—Rivers,“History and Anthropology”,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Vol.5,No。2(Jan.,1963) P.254.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国学网

上一条: ·[周星]艺术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可能性
下一条: ·[李化斗]惯习与理性的张力
   相关链接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陈春声:《信仰与秩序:明清粤东与台湾民间神明崇拜研究》
·杜博思:行走在生产链上·赵世瑜:《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赵世瑜]结构过程·礼仪标识·逆推顺述——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三个概念·[郑振满]从民俗研究历史
·[李红 胡彬彬]中国村落研究的三种范式·[赵世瑜 申斌]从社会史到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
·科大卫、贺喜:文献内外——历史人类学的经验·[杜靖]文献与田野间的双向阅读
·[卡罗林·布莱特尔 徐鲁亚]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萧凤霞]跨越时空: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人类学
·[邢成举 代利娟]为风水文化“正名”·[李铱涵]王明珂的贡献与不足
·[程美宝]国家如何“逃离”:中国“民间”社会的悖论·[王明珂]游移于边缘、边界的田野
·[吴秀杰]坦纳:通向历史人类学的漫长之路·雅各布·坦纳:《历史人类学导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