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高荷红]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年鉴
  作者:高荷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30 | 点击数:25640
 

  史诗著作及译著

  2008年,史诗著作有萧家成《勒包斋娃研究——景颇族创世史诗的综合性文化形态》[56]和何新《雅与颂——华夏上古史诗新考(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57],还有两部与史诗研究有关的译著值得关注——《荷马诸问题》和《口头性与书面性》,对史诗的研究颇有助益。

  《勒包斋娃研究--景颇族创世史诗的综合性文化形态》以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讨论了史诗所描绘的景颇族先民的创世业绩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以及史诗形成的历史、社会和地理背景。作者从语言、宗教、文艺、历史各个角度,论述了史诗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形态的特征和史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史诗的景颇文实录稿和汉文译诗均经过仔细核校,包含有大量“斋娃话”和完整的创世史诗,对读者了解国内景颇族和缅甸德钦族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共10章,分别为综合性文化形态艰巨的创世历程、原始多彩的生活社会文化的背景、勇敢的探索科学的萌芽、浑沌·孕育·幻化神话思维诸形态、语言的奥秘隐喻的涵义、神圣的场所虔诚的信仰、综合的文艺巨大的魅力、口碑的传承民族的历史、古老的学科理论的意义、精神的力量创新的源泉和结语“语言与文化双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部分史诗景颇文实录。

  《雅与颂——华夏上古史诗新考》共五个部分,为周史颂、先祖颂、宗庙颂、农社颂及其他。《诗经》中有一组歌颂和记述华夏民族先祖英雄史事的史诗,分别收录在“大雅”和“三颂”(周颂、鲁颂、商颂)中。

  2008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匈牙利籍学者格雷戈里·纳吉(Gregory Nagy)著,巴莫曲布嫫翻译的《荷马诸问题》。“荷马问题”已经困扰了无数代的古典学者,格雷戈里·纳吉通过比较语言学和人类学视野做出的精深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模型,出色地回答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怎么样、何时、在哪里以及为什么最终被以书面文本形态保存下来,并且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缘由。他的模型吸纳了活形态口头史诗传统——其中某一歌诗的每一次演述往往都会涉及叙事的再创编——所提供的类比证据。这些证据意味着荷马史诗的书面文本源于一个演进的过程之中,在创编、演述和流布的相互作用下,我们今天所知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才日臻定型。

  何道超翻译的《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58]梳理、归纳了一百多年来史诗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创造性地提出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的两极性理论(polarities of orality and literacy)以及原生口语文化(primary orality)和次生口语文化(secondary orality)的两种概念,从而细化了人类文化从口语文化、手稿文化、印刷文化到电子文化的文化史分期,研究了口头文化和书面文化在各个时代的此消彼涨,为我们研究和保护当代活着的史诗、口语文化和无形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学者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的一本经典著作。

  重要的史诗会议——越南史诗国际研讨会[59]

  2008年10月24-25日,由越南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和多乐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越南史诗国际研讨会在越南多乐省省会邦美蜀市举行。来自越南、中国、日本、老挝、印度、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在24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越南社会科学院院长杜淮男首先致辞,介绍了2001至2007年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搜集、翻译和出版西原史诗的重大项目,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与目的是:1),确定越南史诗的内容、价值;2),介绍、比较越南南、北史诗;总结多年来搜集翻译和出版西原史诗的工作;3),介绍各个国家的史诗搜集研究情况。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2001年以来,搜集到几百部西原[60]地区的叙事长诗,已经出版了75部,共62卷。在以后的几年间,将继续出版25部史诗。接着,多乐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也致了开幕辞,她首先介绍了处于西原地区的多乐省的基本情况,并总结了多年来多乐省与越南社会科学院的多次合作,希望以后再次合作。接着,会议进入主题发言,发言由陈德强、陶立璠主持。

  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阮春径研究员首先作了《越南对史诗的理论认识与搜集过程》的主题发言。他回顾了越南过去80多年来对史诗理论的认识及搜集的历程,并将之分为四个阶段:1)1927年至1955年,一些法国学者搜集出版了越南史诗《Dam San》、《Dam Di》等法文版和埃第文版,从此以后越南民俗学界开始引入了“史诗”、“英雄事迹诗”等术语。2)1957年至1976年,越文版的西原史诗作品、北方地区的傣族、芒族等少数民族史诗相继问世,史诗搜集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学校也开设了有关史诗的课程,叙事诗、英雄事迹诗,史诗等术语已经得到明确的界定。3)1977年至2000年,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关史诗的命名、界定之争研究课题,学位论文等,研究工作得到了加强。4),2001年至今,史诗搜集与研究工作进入最蓬勃、有效的阶段,少数民族史诗,特别是西原史诗出版数量明显增多,演唱艺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艺人传授工作得到了重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万建中]中国故事学二十年学术评述
下一条: ·[吕微]2001年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
·“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 中国“三大史诗”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从历史走向未来 延续民族史诗文化血脉
·“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以学术自觉推进中国史诗研究
·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第七届“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讲习班:图像、叙事及演述”在京举行
·第七届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讲习班:图像、叙事及演述:课程表(更新)·朝戈金:创立中国史诗研究新范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