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辛德勇]《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作者:辛德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4 | 点击数:18749
 

注释:

[1]《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四六《经籍志》上《乙部史录·杂传类》,页2006。案《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五八《乙部史录·杂传记类》(页1484)、卷五九《丙部子录·小说家类》(页1540)著录同。

[2]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北京,中华书局,2003,周叔迦等《法苑珠林校注》本)卷一○○《传记篇·杂集部》,页2885。

[3]《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页2812~2813。

[4]唐释道宣《广弘明集》(上海,中华书局,民国排印《四部备要》纸皮洋装本)卷一○《辩惑篇》“叙释慧远抗周武帝废教事”条,页82。

[5]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卷一一《小说家类》,页320。

[6]《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一一三《唐临传》,页4183。

[7]见大阪市立美术馆编《唐鈔本》(京都,同朋舍出版,1981)之《冥报记》,页87~103。

[8]唐唐临《冥报记》(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合印《冥报记》、《冥报记辑书》本,2004)卷上“释僧辙”条,页10。

[9]释慧净《<冥报记>、<冥报记辑书>合刊序》,见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合印《冥报记》、《冥报记辑书》卷首,页1。

[10]唐唐临《冥报记》卷首叙文,页4。

[11]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据岳玉玺等编选《傅斯年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页221。

[12]《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页2813。

[13]《宋史》卷二○六《艺文志》五,页5220。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小说家类》,页32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卷二一五《经籍考》四十二《子部·小说家》,页1756。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清咸丰元年伍崇曜辑刻《粤雅堂丛书》本)卷三《史类·传记·冥异》,页66b。

[14]见清初宛委山堂刊本《说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说郛三种》第三册影印清顺治宛委山堂刻本)冫弓七二,页3380~3384。

[15]唐代流入日本的《冥报记》写本,不止一种,传留至今者即有京都高山寺藏本和前田家尊经阁藏本两种,这两种传本虽然大体相同,却仍有一些参差出入的地方。京都高山寺藏本今有日本影印本,见大阪市立美术馆编《唐鈔本》,页87~103。

[16]案据日本宽平三年(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成书的藤原佐世纂《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丛书集成新编》影印《古逸丛书》本)之“杂传家”下著录(页376),唐代还有一种编作十卷的《冥报记》写本流入日本,惟卷次与唐临书原本相差过多,且未题作者姓名,疑与唐临所撰并非一书,或其卷次存在传写错讹。

[17]唐唐临《冥报记》卷上“释信行”条,又“释慧如”条,页5~8。

[18]唐韦述《两京新记》,据拙著《两京新记辑校》(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卷三西京“义宁坊”条,页57。

[19]宋宋敏求《长安志》(北京,中华书局,1990,《宋元方志丛刊》影印清乾隆毕沅校刻本)卷一○《唐京城》四“义宁坊“条,页129。

[20]《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四一《高颎传》,页1179~1184;又卷六八《宇文恺传》,页1587。

[21]宋宋敏求《长安志》卷一○《唐京城》四“义宁坊”条,页129。

[22]妹尾达彦《長安の都市計画》(東京,講談社,2001)第三章第一节《宇宙の都から生活の都へ》,页176~214。又同人撰《唐長安城の官人居住地》,刊《東洋史研究》第55卷第2号,1997年,页35~74。

[23]上述隋大兴城内高官贵戚住宅的统计,所标注的史料出处,有些还牵涉到比较复杂的考辨,这里不予赘述,我另撰有《隋大兴城坊考稿》一文待刊,文中对这些问题,均做有具体说明。

[24]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四六《思慎篇·感应缘》,页1413~1414。

[25]妹尾达彦《唐長安城の官人居住地》,见〔日〕《東洋史研究》第55卷第2号,页38~39,页41。

[26]唐韦述《两京新记》,据拙著《两京新记辑校》卷二西京“京城”条,页13;又卷三西京“颁政坊”条,页31。

[27]关于隋大兴城寺院的分布状况,请别详拙文《长安城寺院的分布与隋唐时期的佛教》,刊《文史知识》1992年第6期,页95~96。

[28]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上编第六章《鲁国都城曲阜的“坐西朝东”布局》、第七章《春秋战国中原诸都城的西“城”东“郭”连结布局》、第九章《秦都咸阳西“城”东“郭”连结的布局》、第十章《西汉长安的西南“城”区和东北“郭”区》、第十一章《东汉、北魏洛阳“城”和“郭”的布局》,页59~93,页101~157。

[29]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编第十四章《都城布局的变化和礼制的关系》,页184~205。

[30]东汉王充《论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卷二三《四讳篇》,页356。

[31]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卷六四《居处部·宅舍》引东汉应劭《风俗通议》佚文,页1142。

[32]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本)卷四,页163。“延酤里”之“里”字所据周祖谟《校释》本原无,此据寒斋藏民国王籛《洛阳伽蓝记校注》稿本所引述唐晏《洛阳伽蓝记钩沉》本增补。

[33]唐唐临《冥报记》卷上“释信行”条,页6~7。

[34]《旧唐书》卷一七二《李石传》,页4485。

[35]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60,影印明刻本)卷四九七《邦计部·河渠》二,页5949。

[36]别详拙稿《隋唐时期长安附近的陆路交通》,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4辑,后收入拙著文集《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页154~156。

[37]唐释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蔵法师传》(北京,中华书局,1983)卷五《起尼乾占归国,终至帝城之西漕》,页125。

[38]《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页216。宋王溥《唐会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卷八七《漕运》,页1598。

[39]唐唐临《冥报记》卷下“康抱”条,页72~74。

[40]唐官修《大唐六典》(千葉,広池學園事業部,1973)卷七“工部尚书”条,页157。

[41]拙稿《有关唐末至明初西安城的几个基本问题》,原刊《陕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后收入拙著文集《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页200~206。

[42]唐官修《唐律疏议》(北京,中华书局,1983)卷七,页149~166;又卷八,页169。

[43]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北京,中华书局,1985)卷四《西京外郭城》,页93。

[44]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二“京城外郭”条,页43。

[45]福山敏男《校注兩京新記卷第三及び解說》,据《福山敏南著作集》第六卷《中國建築與金石文之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1983),页114。黄永年《类编长安志提要》,原刊《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年第2期;后改写为《述<类编长安志>》一文,初刊于《中国古都研究》第1辑(1985年),后附印于黄氏为中华书局点校之《类编长安志》卷末,页325~347。拙稿《唐长安都亭驿考辨——兼述今本<长安志>通化坊阙文》, 原刊史念海主编《唐史论丛》第1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后收入拙著文集《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页113~116。

[46]平冈武夫《长安与洛阳(地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杨励三汉译本)之《长安城》Ⅳ《长安城的坊里》,页26。

[47]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九三八《总录部·奸佞》二,页11043~11044。

[48]题后唐冯贽撰《云仙散录》(北京,中华书局,1998)“善和瘗墨”条引《大唐龙髓记》,页45。

[49]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卷下“善和坊御井”条,页65。

[50]宋宋敏求《长安志》卷七《唐京城》之“外郭城”条,页109。

[51]宋王溥《唐会要》卷八六《街巷》,页1576。

[52]《隋书》卷五六《令狐熙传》,页1386。参据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吴杰汉译本)之一四《宋代都市的发展》(原刊《桑原博士還曆紀念東洋史論叢》,1931),页250~252;黄永年《不准向街开门的历史》,见作者文集《学苑零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页19~20。

[53]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二《西京外郭城》之“长兴坊”条,页43。

[54]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之一四《宋代都市的发展》,页263~264。

[55]《旧唐书》卷一六九《王涯传》,页4404。

[56]唐赵璘《因话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卷四,页94~95。

[57]宋钱易《南部新书》(北京,中华书局,2002)卷戊,页67。

[58]见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卷二《叶净能诗》,页223。

[59]宋王溥《唐会要》卷八六《街巷》,页1576。

[60]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之一四《宋代都市的发展》,页239~277;又同书第一卷之一五《唐宋时代的市》(原刊《福田德三博士追憶論文集》,1933),页278~303。

[61]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之一四《宋代都市的发展》,页263~265。

[62]唐唐临《冥报记》卷下“赵大亡女”条,页69。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网

上一条: ·[刘志琴]对民俗的历史解读与开发
下一条: ·[秦川]试论《太平广记》的分类及其文化意蕴
   相关链接
·[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孙国江]六朝隋唐“凶宅得宝”型故事背后的“五姓相宅”思想
·[李浩]论隋唐五代民间信仰仪式的整合·[陶立璠]概说隋唐五代时期风俗文化
·[张国刚]佛教的世俗化与民间佛教结社·[万建中]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
·新书推荐:《中国民俗史》(隋唐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