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马昌仪]论猪的文化品格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猪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7 | 点击数:27097
 
中国东北齐齐哈尔克东县流传一则《猪老道》的传说,说的是克东县东北二克山上有一老道庙,叫聚仙宫。传说有一年腊月,李二家的猪跑到聚仙宫,前蹄下跪,双眼流泪,向道士求救,道士把猪收下,养在庙中。猪跟着道士外出化缘、购物。后来只要把口袋挂在猪脖子上,猪便单独外出化缘,人称“猪老道”。猪老死后,道士为之超度。当地百姓与黑猪建立了深厚感情,据说自此以后,克东人过年只杀白猪。
猪是农家的恩人。四川成都青白江地区的种田人把猪称为“猪二爸”,初一十五都要祭猪大神。河南桐柏县的农民把猪神化了,说猪曾经帮助一个穷苦的农民娶媳妇。
猪化身为泉,大旱不竭,造福于人的故事在四川广为流传,被尊之为猪母佛。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猪母佛记》记录了猪母佛之神奇异象及川人对猪母的崇敬心情。
 
眉州青神县道侧有一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云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化为泉,有二鲤鱼在泉中,云盖猪龙也。蜀人谓牝猪为母,而立佛堂其上,故以名之。泉出石上,深不及二尺,大旱不竭,而二鲤莫有见者。余一日偶见之,以告妻兄王愿,愿深疑,意余之诞也。余亦不平其见疑,因与愿祷于泉上曰,余若不诞者,鱼当复见,已而二鲤复出。愿大惊,再拜谢罪而去。此地应为灵异。(《古今图书集成》第492册)
 
在这里,猪被神化称之为猪母佛,神猪化身为泉,泉中的两条鲤鱼也被尊之为猪龙。猪龙之名使我们想起中国辽西红山文化出土的被称为猪龙的玉饰。这一珍贵玉饰从正面看,头部似猪,两耳竖起,两眼相对圆睁,吻部前突,口微张。这类玉器悬挂于胸前,有祥瑞、压邪的作用。眉州青神县小佛屋泉水中名为猪龙之二鲤,就是猪母佛的化身,平时难得见到,同样具有祥瑞、吉祥的信仰功能。
(二)宝猪类故事
猪是财富的标志,又是宝物的象征。《礼记·曲礼》曰:“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古人便以猪头骨或以猪下颚骨代表猪的个体随葬,是主人财富和身份的标志。唐张《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因而称猪为“乌金”。山东荣成一带乡间,至今还流传正月十五捏生肖的风俗,当地人称为捏属。材料用大豆磨成的细面,捏成的生肖动物背上有小碗,以便盛油装灯捻点燃之用。马与猪背上的一小碗,一般捏成元宝形状,叫法也有讲究,叫做“金驹银猪驮宝来”(吴裕成,1992:277)。可见猪与财富相联的观念在各个时代都很普遍。
民间故事中的一类宝猪型故事,生动地反映了猪是财富,又是宝物,猪会为人创造财富或带来财富的农民式的幻想。这类故事从内容来看,又可分为两个类型。
第一类,可以称之为神猪宝盆型。以北京大兴县流传的《神猪和宝盆》最具代表性。一个叫百岁的孤儿捡回一小猪崽,与之相依为命。半年过去,小猪长成百八十斤重的克郎猪。这头神猪帮助小猪倌找到一块冬天长着猪草,永远割不完的神地;找到一个永远吃不完的猪食槽子。最后,在财主欺侮百岁时,神猪让百岁骑在它身上逃走。这则故事为生活在最底层的孤儿、小养猪倌找到一方幻想的乐土。小养猪倌所期待的,或者说神猪所能给予的,仅仅是割不完的猪草,吃不完的猪食,有灾难时可以骑着它逃走。多么可怜的幻想,而这种最低级的幻想却是许多农民过去所难以企及、无法实现的。
山东枣庄地区流传一则《猪龙桥》的故事,说清朝时山西的猪便宜,一山西人买了一大群猪,赶到山东卖,来到枣庄税郭镇,当时此地没人养猪,因此一下子就卖掉了。奇怪的是每天天一亮,山西人跟前又有一大群猪,卖了又有,如是者一连十天。这人发了财,认为是猪龙保佑,便在此地修了一座猪龙桥。在这里,猪龙同样是对有神奇功能的猪的尊称,有祥瑞、纳福的象征含义。福建顺昌的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名叫杨八癫的养了一头猪,杀了,想要多少肉就有多少肉,几个县的人过中秋节要用的肉都由这头猪供应。台湾鲁凯人流传的故事说,从前人要吃猪肉,不必杀猪,只要把猪叫来,在它身上拔下几根毛,放在锅里盖好,一会儿便有香喷喷的猪肉吃了。神猪所能给予人的,仅此而已!
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屙金型。以四川涪陵武隆县流传的故事《猪头石》为代表。早年有好心的母子二人照顾一瞎叫化子。叫化子变成猪,每天在他家屙一锭银子。后来,财主来抢,猪把财主踢下山崖,自己变成一头石猪。四川渠县金竹乡流传的《金猪与金竹》中说,爷孙二人外出打猎,在一山洞中歇息,遇一长胡子神仙。神仙告诉他们,山洞外有一金猪,每天早上能吐金子。爷孙二人把金子送给了老乡。
白族的《三塔·金鸡·金猪》{1}是一个复合型故事,说的是南诏期间,有一位名叫尉迟恭韬的神匠在大理建造三塔,住在一户无儿无女的善良的渔民家,临走时,为答谢这老两口,送了两块麦面粑粑给他们。老奶奶把粑粑掰给大公鸡、母猪和六头小猪吃了。谁知公鸡和猪立即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鸡和金猪。金鸡飞到了三塔顶,金猪也在众人的追赶之中冲进洱海的深渊之中。老两口发现猪圈里的猪粪变成了金锭,他们把金子送给穷苦老乡,自己仍外出打鱼,打鱼时又捞到了拴金猪的金链,金猪群沿着洱海,经过邓川、七里河,直奔洱源茈碧湖,沿途给白族百姓带来了富足和平安。
(三)逗金猪类故事(又称识宝、蹩宝传说)
逗金猪类故事因识宝人介入其中,故称识宝传说;又因猪的神奇价值要靠“逗”和“蹩”去开发引导,也就是说,必须“以宝引宝”,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又称逗金猪传说或蹩宝传说。当代流传的逗金猪类故事,由于引宝的“引子”不同,可分为两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钟敬文]斗牛的起源与农耕[1]
下一条: ·[陈丽琴]壮族服饰与社会规范
   相关链接
·[马光亭]认猪为母:苏北乡村的动物信仰·汉声:《大过猪年》
·[林亦修]库官信仰:劁猪村的专营权保护·[欧鼎彝]分子人类学是把“杀猪刀”
·[万建中]关于忌食猪肉的人类学解释·民俗学视角下的金猪年传说
·[施爱东]金猪年与金猪宝宝的传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