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马昌仪]论猪的文化品格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猪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7 | 点击数:27089
 
西南地区的彝、普米、苗、壮、侗、拉祜和汉族地区,都有猪为人耕田的故事。流传于云南永仁县永兴区的彝族神话故事《搓日阿补征服女儿国》说,彝族英雄搓日阿补为征服女儿国建立了许多功勋,女儿国国王对英雄的第一个考验,便是不用牛,在一天之内犁完一百五十架牛的平地。英雄上山砍来十架犁架,套上一百头野猪,一个手指头撑一架犁,连拱带犁,不到半天便把地犁完了。其余普米、苗、壮、侗、拉祜、汉族地区流传的猪犁地的故事属于同一模式;猪狗同时为人犁地,猪很卖力气,拱出了一大片地,狗却偷懒,在猪犁好的地上跑了几圈,人看到地上全是狗的脚印,便赞扬狗责骂猪,让狗在屋里吃饭,让猪在屋外吃潲。也有故事说,人看出了猪勤狗懒,因而让猪吃粮、狗吃屎。
(三)人猪通婚,人猪共处的观念
神话传说虚构了一个人兽时代。有关猪的民间故事也表现了人猪通婚和人猪共处的观念。满族故事《猪姐》中讲述一个名叫白达色的满族小伙,只身一人住在深山里,靠套野猪度日,吃肉穿衣都靠野猪,野猪肉吃不完,便养起来,越养越多。一天,野猪神猪姐变成一个姑娘,来给白达色当媳妇。婚后,小两口养了许多猪。一年后,猪姐还生了一个白胖小子,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条。故事中所反映的人猪通婚,是人类早期阶段的一种相当古老的人兽不分的观念。
这种猪幻化为人、与人相交的观念,在我国古代一些志怪小说中也有描写。例如《猪臂金铃》(见《搜神记》)和《李汾》(《太平广记》),写猪幻化为女子,与人同居,人留下女子的青毡鞋,或于其臂上系上金铃,次日追至猪栏,始知女子为猪所变。有一则名为《乌将军记》(见《古今说海》,《玄怪录》中名为《郭代公》)的故事,情节与河伯娶妇相类,一猪妖在乡里作恶,每年要送一处女供奉,村人不敢违抗,奉之为村守护神,称之为乌将军。后被一名郭元振的读书人除之。可以看出,这些文人之作,吸收了民间故事的某些内容,又与民间故事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出现把幻想故事合理化的倾向。
流传在黑龙江嫩江地区的一则达斡尔族故事《野猪沟传说》和乌将军型的故事母题类同,用以解释涡沱河上游离十三站不远的密林处一野猪成群的“野猪沟”的来历:从前此地住着母子二人,儿子莫日根以打猎为生。一日,他来到如今叫野猪沟的地方,见一个村子的人都在哭,而且全村人都受了伤。莫日根得知野猪精变的黑大汉要抢村中的漂亮姑娘成亲,便装扮成新娘,在婚礼上战胜了黑大汉。
四川凉山会东县和成都清白江区都有母猪给孤儿喂奶的动人故事。传说成都青白江区之所以给娃儿戴猪儿帽,是表示对猪的感谢,并形成了以此祝愿娃儿命大好运的俗信。
以上人猪共处、人猪相交、猪哺育婴儿、猪变人的故事母题透露出一种人与猪有血缘关系的古老的图腾观念。
(四)呵护弃子,建立国家
“弃子英雄”是一种世界性的神话母题,其基本情节为:
1.处女履迹、天神或图腾受孕生子;
2.婴儿被弃于山野或江河;
3.得动物之呵护、喂养;
4.弃子英雄经历了各种考验,长大成人,建立国家,成为民族或部族之祖。
从目前所知中外各民族数十种弃子英雄中,呵护弃子英雄的动物有羊、牛、马、鸟、蛇、犬、狼、鹿、熊、猴等等。
猪充当呵护弃子的动物角色的,所见不多,以扶余王传说最为有名。扶余王名东明,因其善射,又名朱蒙。其母因感日影或天降之气而生下他,被弃于猪圈马栏之中,又得犬牛鸟兽之助,最终成功成为扶余之王。
猪护弃子的情节见于东汉王充《论衡·吉验篇》:
 
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后产子,捐于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借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
 
关于动物呵护弃子东明的情况,下列各书略有差异:
 
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于马栏,马亦如之。王以为神。(《后汉书·东夷传》)
王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梁书·诸夷列传》)
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与豕,豕又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后弃之野,众鸟以毛茹之。(《魏书·高句丽传》)
王弃之与犬豕,皆不食;又弃之路中,牛马避之;后弃之野,鸟复翼之。(见12世纪高丽金富轼编撰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王弃之与犬猪,皆不食;又弃之路,牛马避之;弃之野,鸟兽复之。(见13世纪高丽僧人一然编撰之《三国遗事·纪异篇·高句丽》引《国史高丽本纪》)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钟敬文]斗牛的起源与农耕[1]
下一条: ·[陈丽琴]壮族服饰与社会规范
   相关链接
·[马光亭]认猪为母:苏北乡村的动物信仰·汉声:《大过猪年》
·[林亦修]库官信仰:劁猪村的专营权保护·[欧鼎彝]分子人类学是把“杀猪刀”
·[万建中]关于忌食猪肉的人类学解释·民俗学视角下的金猪年传说
·[施爱东]金猪年与金猪宝宝的传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