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马昌仪]论猪的文化品格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猪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7 | 点击数:27088
 
昔宁禀离王侍婢有娠。相者占之曰,贵而当王。王曰:非我之胤也,当杀之。婢曰:气从天来,故我有娠。及子之产,谓为不祥。捐圈则猪嘘,弃栏则马乳,而得不死。卒为扶余之王。(见《三国遗事·纪异篇·高句丽》引《珠琳传》第21卷)
 
中国东北各地当代流传的扶余王的传说,同样有猪犬牛马呵护弃子的情节。
从上述数则材料中可以看出:
第一,王对弃子的处理有所谓一弃一收(如《梁书》所记,置之豕牢,见不死便抱回)、二弃二收(如《论衡·吉验篇》、《后汉书》、《珠琳传》所记,先捐于猪圈,后弃于马栏)、三弃三收(如《魏书》、《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以及当代民间传说所记,先弃之与犬猪,又弃之与牛马,后弃之与鸟兽)之说。我以为,各种异文只是典籍对古代流传的这则传说记录的繁简而已,目的在于说明英雄的神奇降生,得到包括猪在内的多种动物之助的非凡经历。
第二,英雄被弃之地有猪圈马栏、大路与山野;救助弃子的动物有猪、犬、牛、马、鸟兽。猪圈和马栏是农业定居民族与游猎民族家庭的象征,由此也可以看出,充当呵护弃子角色的是驯养过的猪和马。表明当时的高丽民族正在从游牧向农业定居过渡,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先祖曾经经历过与鸟兽、家畜共处的时代。
第三,动物与弃子的关系是这类故事的核心。把婴儿弃于猪圈马栏、大路山野,鸟兽不仅不食、避之,还以口气嘘之,以毛茹之,甚至为之喂奶。对于故事中的动物来说,这种种行为带有神奇色彩,显然是非本能的,非动物性的,具有某种文化的含义。这种文化含义究竟何在呢?首先,传说中的猪犬牛马鸟兽显然是以文化英雄的身份出现的,是人对有恩惠于人的动物,对帮助人建树过文化功勋的动物,对遥远的人兽不分的神话时代的一种追忆。其次,屡弃屡收是一种带有考验性质的“过渡仪式”,英雄弃子必须经过反复多次的,甚至死亡的考验与磨炼,才能成为部族的创业祖先。如同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这种考验仪式常常与图腾信仰有关。例如,萧兵以大量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资料,论证了姜嫄生稷之三弃三收是一种图腾考验仪式,稷被三弃三收是为了接受图腾的鉴别与考验,从而得到图腾祖先的承认与认同。这种见解无疑给人以许多启迪。然而,并非所有呵护弃子的动物都是图腾,像本文所谈到的弃子东明曾得到猪犬、牛马、鸟兽之救助,这些动物不可能都是当时高丽民族的图腾。因此,动物与弃子的关系既包含了图腾考验的信仰,而更多的是反映了古老的动物信仰,以及动物充当文化英雄的观念,而不能一律归之于图腾。
(五)文化英雄猪八戒的双重性格
传说猪、牛、犬都是神农在天上养大的。神农派它们下凡为人类干活。猪族中鼎鼎大名的猪八戒,传说也是玉帝的天篷元帅,因调戏嫦娥(一说织女),被贬下凡,错投猪胎,才有了八戒这副尊容。甘肃酒泉有一则民间故事说,猪八戒在酒泉县下河清乡沙漠深处的高老庄招亲,从此,在当地作恶多端的黄风怪便不敢作乱。他在沙漠中种草植树,种上红柳、白刺、蓬棵等等,还从远处弄来梧桐树种,种于沙漠低处。因他爱吃,还种了锁阳、沙米等可食用的植物。沙漠缺水,猪八戒现出原形,用猪嘴拱出方圆二三里的水池,这便是如今的明海子。当地老百姓不记天篷元帅之过,在高老庄附近筑土台,名为“拜帅台”。
山东梁山青堌堆流传一则《神猪斗黄龙》的故事,说青堌堆的水患是黄龙兴风作浪所致,多亏神猪舍命与黄龙争斗,把黄龙赶入青河口,平定了水患。传说这神猪是猪八戒的大徒弟,老猪保唐僧归来,重回天界,把几个徒弟分送各地,叫它们苦心修炼,造福民众。故事把这只得道的神猪赞扬备至,说它对穷人有求必应,谁家没牲口犁地,只要求它,它便连夜给你把地犁好。
浙江温州永嘉县溪江流传一则名为《猪母娘岩》的传说,说的是猪八戒随唐僧取经返回,玉帝见他护法有功,便让他在民间找地方养老。他找到永嘉楠溪江边太平岩,变成一头石猪。有人在猪身上刮石粉放到猪饲料中,几天功夫猪便养到三四百斤。虽然母猪刮成光溜溜的,但并不见瘦。民间对这位死后仍为人做好事的天篷元帅感激不尽。有歌谣为证:
 
太平猪母娘,不食凡人糠,
不吃凡人粮,不喝凡人汤,
宁受千刀剐,只为猪养壮。
 
传说中的猪八戒是一个文化英雄。一方面,他为人类谋福利,赶走黄风怪(沙漠自然现象的人格化),改造沙漠,种植各种植物,为人类引来泉水;另一方面,他好食贪色,到处捣乱。猪八戒的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性格,使我们想起北美印第安神话中的乌鸦耶里和郊狼凯欧蒂。作为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英雄,他们为人类偷来太阳、火种、淡水,送来鲑鱼,把人类引出混沌。然而,他们同样贪图食色,狡诈善变,把部族储备过冬的食物偷吃干净,又靠变形奸污了沿途所见的印第安少女,最后被一位少女发现,因为他在变形时,忘了变生殖器了。这些形象的双重性格正是文化英雄的特色所在。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一形象显然吸收了民间以猪为主人公的神话传说,保留了猪作为文化英雄、具有双重性格的古老观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钟敬文]斗牛的起源与农耕[1]
下一条: ·[陈丽琴]壮族服饰与社会规范
   相关链接
·[马光亭]认猪为母:苏北乡村的动物信仰·汉声:《大过猪年》
·[林亦修]库官信仰:劁猪村的专营权保护·[欧鼎彝]分子人类学是把“杀猪刀”
·[万建中]关于忌食猪肉的人类学解释·民俗学视角下的金猪年传说
·[施爱东]金猪年与金猪宝宝的传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