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钟敬文]中国的植物起源传说[1]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2-13 | 点击数:16248
 

[1] 原载《民众教育季刊》第三卷第一号,1933年11月。

[2] 见《青年界》第二卷第二期《中国关于植物的神话传说》。

[3] 见泰洛的《原始文化》及Dayrell 的《Folklore Stories from South Nigeria》序文等。

[4] 见郭璞传《山海经》卷五。

[5] 见现行本《博物志》卷三《异草木篇》。

[6] 清毕沅以为“詹草”是“  草”的讹  。

[7] 见现行本(非缩略本)《搜神记》卷十四。

[8] 见《文选·别赋》“惜瑶草之徒芳”句注。今《高唐赋》没有此数语。旧本《宋玉集》所载的《高唐对》,有象下述数句:“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闻王来游,愿荐枕席。”但也没有说及化草的事。

[9] 张方或作杨方(见《旧唐书·经籍志》)。《楚国先贤传赞》,或作《楚国先贤志》(《旧唐书·经籍志》),或作《楚国先贤传》(《唐书·艺文志》。原书似已佚。

[10] 前人注《山海经》的,像吴任臣、毕沅、郝懿行等,都已先后引用瑶姬故事以释蘨草。虽他们原来的意思,不必和我们现在所具的全同,却也不是没有见解的。

[11] 见毕沅新校《山海经》卷五注。

[12] 郝豁行曾极辨姚姬(或作瑶姬)不是赤帝之女,而当作天帝之女。其实,这点在故事上并不是很重要的。

[13] 见汪氏的《山海经存》卷五注。

[14] 余算菜,或作余算策。

[15] “曾于”一作“會于”。

[16] 见《异苑》卷二。或作见《南方草木状》,恐有误。

[17] 见《南方草木》卷下。

[18] 今本《博物志》卷三《异草木篇》。

[19] 《晏子春秋》卷八。

[20] 见宋王灼的《碧鸡漫志》中所引。

[21] 见同前。

[22] 见《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九。

[23] 参看《碧鸡漫志》。

[24] 见温氏所作《南歌子词》(一作添声《杨柳枝辞》)。

[25] 见《广东新语》卷二五。

[26] 同上。

[27] 见《觚幐·粤觚》《相思子》条。

[28] 见拙著《荔枝小品》第五八—五九页。

[29] 见《丹铅续录》卷七《挟竹》条。

[30] 《格致镜原》卷六七引《松江府志》。

[31] 见《华阳国志·南中志》。依《汉魏丛书》本抄录。

[32] 据《汉魏丛书》本。

[33] 据商务印书馆影明本。

[34] 见影明本郭传《山海经》。

[35] 据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卷一五所引。《轩辕本纪》,《崇文总目》作《广轩辕本纪》。

[36] 《齐邱化书》云:“老枫化为羽人。”

[37] 稽含《南方草木状》卷中云:“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瘤癭。一夕遇暴雷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以作术,有神通之验。”

[38] 此语颇不好解。郭注云:”言及日于将入也。”

[39] 据《山海经广注》引《广舆记》。

[40] 见《淮南子》卷四《坠形训》。

[41] 见《博物志》卷七《异闻篇》。

[42] 依明人董斯张《广博物志》卷四二所引。

[43] 据《格致镜原》卷六二所引。

[44] 同上注。

[45] 参看日本学者盐谷温氏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第六章。

[46] 例如《搜神记》中的《白水素女》、《酉阳杂俎》中的《旁  》、《吴侗》,明马中锡所记的《中山狼传》等。

[47] 例如希伯来经典中,上帝的创造百物。又如许多民族神话、民间故事中,魔术师幻造各种干凡或珍奇的物件。

[48] 见德学者枯奴氏(H. Cunow)所著的《宗教及信仰的起源》(Ursprun der Religion und des Gottesglaubene)第一章《世界创造》又L. 斯宾塞氏也说过和枯奴氏大略相近的话。

 

(来源:钟敬文著:《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巴莫曲布嫫、康丽编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敬文]从石龟到石狮子[1]
下一条: ·[钟敬文]蟾蜍、兔子和嫦娥[1]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