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
——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作者:左玉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9 | 点击数:16181
 

  然而,当政府采取触及民众日常生活习惯的举措时,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因为旧历年节岁时中固然有敬神、祀鬼等封建迷信的成份,但它更多的是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农时、祭祖、喜庆等息息相关。政府推行阳历、废除旧历的目的,即便是旨在扫除封建迷信,因这些迷信是与民众日常生活习惯纠缠在一起的,很难简单地一概废除。况且政府仍以强制性号令来废除民众惯行的日常习俗及旧历岁时节令,不仅显得不近人情,而且是粗暴简单的做法。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尴尬的局面:政府的训令、命令、布告频频发布,宣传大会、庆祝大会时时召开,而民众仍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从当时客观情景看,社会各界对国民政府从变革商家结帐日期、查禁旧历书入手废除旧历,并没有提出太多的批评;而对国民政府废除旧历岁时节令的做法,则进行了猛烈抨击,这是颇值得注意的。国民政府废除旧历岁时节令的办法,根本漠视了旧历在中国沿用数千年并仍然有其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现实。与旧历岁时节令相关,民间社会早已形成了一套复杂而丰富的节日喜庆、祭祀祖先、婚丧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文化,并且这种民俗文化,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仍然在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所以,旧历岁时节令决非骤然能废除,而政府采取强制性的政治手段,对旧历节令加以废除、取缔、取消和禁止,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况且政府的强制推行,只是一种虽有效力但却短暂的力量,民众迫于政治高压或许会勉强听命,但一阵猛烈的振动之后,往往是习惯势力的反弹:“民国改用阳历,提倡过阳历年节,始尚举行,后督促渐懈,仍然趋重阴历,旧日习惯照旧存留。”(丁世良、赵放,1995d:193)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面对如此强大的传统习惯和浓厚的民俗文化,国民政府意识到调适的必要,不得不寻求变通之道。阳历自身的科学性和便利性,决定了它必然要在中国流行起来;但旧历自身包涵有许多合理性因素,民众对它有一种实用的文化上的需求的客观现实,说明旧历是仍然生长在民众生活中的“活文化”,也不会轻易消亡废弃。正因如此,政府在推行阳历时,只能是逐渐剔除旧历中封建迷信的成份,吸收旧历中那些与农时、民俗有关的,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形成一种以阳历为主、同时参以旧历节令的真正的“国民历”,才能真正做到既顺应世界大同的趋势,又不失民族的特性。

 

  [参考文献]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A].孙中山全集,第2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2.

  昭通县志稿[A] .丁世良等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无妄.旧新年之新祝词[N].大公报,1913-02-11.

  梦幻.闲评一[N].大公报,1913-02-11.

  无妄.闲评一[N].大公报,1915-01-06.

  无妄.又与丙辰惜别矣[N].大公报,1917-01-19.

  王锡彤.抑斋自述[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无妄.与已未年话别[N].大公报,1920-02-16.

  泗阳县志[A] .丁世良等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行政院内政、教育部:革命纪念日简明表[A].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历[M].1934.

  杭县志稿[A] .丁世良等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论禁过旧历年[N]. 大公报,1931-02-16.

  论旧年[N]. 大公报,1930-01-29.

  废除旧历宜顾实际[N]. 大公报,1929-12-31.

  如是.阳历谈[N]. 盛京时报,1930-01-17.

  内政、教育部.旧历节日替代办法[J].国闻周报,1930,(21).

  平坝县志[A] .丁世良等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昭通县志稿[A] .丁世良等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陈振先.送旧历文[N].大公报,1929-12-31.

  续修广饶县志[A] .丁世良等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

  [①] 详见拙文:《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本文所谓“国历”,指阳历,即格勒果历;所谓“旧历”,指农历、阴历。中国农历严格意义上应该是阴阳合历,笔者为了行文方便,尤其为了与民国初期旧历与阳历并行的状况区分开来,统称为“旧历”或“阴历”。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勃]以重构求生存——关于七夕节命运的思考
下一条: ·[张长植]韩国国家节庆假日与传统岁时风俗之变化
   相关链接
·[卢梦雅]《诗经》中的时间——葛兰言的节日与历法研究·[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狩猎历法
·[刘宗迪]遥看牵牛织女星·古埃及历法与“二十四节气”惊人相似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2)·[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1)
·[罗苹]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水西首座“向天坟”发现记
·[刘晓峰]古代人怎样发现了时间的秘密?·彝历新年:与祖先同在
·[湛晓白]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阳历认知·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 [刘宗迪]太阳神话、《山海经》与上古历法·[包晓泉]水历:水族自己编排的日子
·[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陈芸]时间的复调
·董作宾:一盏煤油灯照亮《殷历谱》·[张新斌]百余年来“黄帝纪年”倡行的两次高潮及意义
·[江晓原]历书起源考──中国古代历史之性质与功能·[何季民]民国初年易俗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