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9-18 | 点击数:20287
 

  三、欣赏自然之美、珍惜韶华与渴望团圆:唐代人的中秋情怀

  (一) 欣赏自然之美

  也许和大唐是诗的国度、人人心中有诗意相关,对于大自然赐予的美,唐代人总是能够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哪怕为生活所累的凡夫俗子也不例外。戴叔伦曾有一首《女耕田行》,描写了两个农村女孩子生活的艰难: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27]

  哥哥打仗去了,母亲年老体衰,两个女孩子只好自己下地耕田,偏偏牛又死了,拉不动犁,她们所能做的就是用刀来翻地。她们先到市上买了刀,怕人家认出来而用头巾掩住脸面,因为她们实在感到不好意思,谁家像自己这样用刀来耕地呀?姊妹两个又是疏通畦垄,又是整顿沟塍,干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活,又累又饿。生活是这样的艰辛啊,可当两个女孩子收工回家时,仍然不忘记看看身边的花,感受身边的美,甚至因为看到“东邻西舍花发尽”而“共惜馀芳泪满衣”了。也许这两个普通的女孩子根本不会写诗,但是她们拥有和诗人相似的情怀。这种普遍存在的诗人情怀会令人对自然之美有着格外的瞩目。

  具体到中秋玩月,无论是月形、月色还是月亮升起后周边环境的改变,都被时人摄入他们的眼底心中,创作于当时的不少诗篇都描写了中秋夜的风光之美: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28]在这首名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的作品中,刘禹锡以清丽的语句描绘了月光“能变人间世”的神奇力量,在它的照耀下,秋夜的一切显得那样清凉干净。“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29]是张祜对杭州中秋夜的描写。在他的笔下,似镜如珠的月亮将中秋夜的杭州装扮得安详宁静,情意绵绵,诗意无限。“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沉。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30]是陈羽在镜湖边望边的所睹所闻与所思。在陈羽的眼中,澹动的湖水、惊起的山鹊、摇曳的月光,共同构成一幅动感十足、活泼可人却又格外显得静谧的月夜图景。不同地方不同年份的中秋夜是不同的,然而在唐代人的心目中,中秋夜皓月当空的疏朗与高远,月色如水的清凉与沉静,月光化平庸为神奇的伟力,无疑是最值得玩味的自然之美。

  为了更好地欣赏自然之美,唐人非常讲究玩月的地点。寺观是唐代文人八月十五的常到之处,白居易的《华阳观中秋夜招友玩月》、许浑的《鹤林寺中秋夜玩月》、欧阳詹的《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五日夜西山童子上方玩月寄中丞少尹》、广宣的《中秋夜独游安国寺山亭院步月李益迟明至寺中求与联句》等所记述的都是在寺观中赏月玩月。有时人们也在船上或水边玩月,裴夷直的《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就描写了“清洛半秋悬璧月,彩船当夕泛银河”的动人情景,[31]许浑在《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中提到“去年今夜醉兰舟”,可见他也有船中玩月的经历。[32]高处最宜赏月,所以唐代人也喜欢八月十五到山上去。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云:“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33],就明言是在山上玩月的。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甚至为望月之便还打算修建专门的望月台:“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34]只是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未能如愿以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2013年第1期

上一条: ·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下一条: ·[张勃]夕月礼与夕月坛
   相关链接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牛钧鹏]敦煌讲史变文所见唐代民间文化合流现象探析
·[张勃]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海力波]从《庐江民》看唐代志怪中的祆教仪式
·[海力波]金液与苏摩:唐代志怪中的印伊文明元素·月饼模子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
·[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任志强]狐与胡:唐代狐精故事中的文化他者·[张茜]历时与共时视角下唐代女性服饰民俗的流变研究
·[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
·[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