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辛亥百年”生活之变:尽是新风尚
  作者:张瑾华 屠晨昕 林梢青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15 | 点击数:25281
 

  文明戏·《茶花女》是李叔同主演的

  一出戏,别了旧梨园

  现在,话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话剧早期曾有多个名称,如“新戏”、“新剧”、“文明新戏”、“文明戏”等。辛亥革命前后,先进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倡导新文化以满足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文明戏更是发展迅猛。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各种剧团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随后迅速普及。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等人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上演《茶花女》第三幕和《黑奴吁天录》,李叔同饰演剧中的女主角马格丽特,演出获得了意外的成功。演出全部采用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也被看作是中国话剧史的开端,当时被称为“新剧”。

  后来成为戏剧表演大师的欧阳予倩,就是在观看了李叔同主演的话剧《茶花女》后,惊奇地发现“戏剧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表现办法”,于是也加入“春柳社”的。欧阳予倩回国后积极参加话剧团体活动,编导演出了数十部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辛亥革命的队伍中,还有不少演文明戏的艺人。

  据梅兰芳回忆,辛亥革命时,同行中传来消息,在上海攻打江南制造局的队伍中,出现了梨园行的身影,上海“新舞台”的名演员夏月珊、夏月润和潘月樵等人都在其中。潘月樵和夏氏兄弟,就是唱新戏的艺人。

  作家傅国涌在其《辛亥革命中的演员》一文中也提到:“亲历上海独立的‘和泰豆米行’学徒、商团队员胡根生听说,伶界商团参加攻打制造局,那天都是全武行,奉命出发时来不及卸妆。”

  跟李叔同差不多同时的文明戏艺人,有个名叫刘艺舟的,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回国后不进政界学界,迷上了唱戏,组织了一个剧团到处演新戏。轰动一时的《张文祥刺马》,就是他们的拿手戏。

民国文明戏场面

  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正在大连、安东一带活动,听到革命消息后,他马上将剧团武装起来,并通过演出宣传革命思想。

  文明戏是实景,道具也跟真的一样,因此,他们的道具真的假的都有,有时会带着真枪到处走,就这样刘艺舟拿下黄县,于是,艺人刘艺舟,就变成了登黄都督。《打登州》是一出戏,京剧界常演的剧目,说的是瓦岗寨的一干强人,在上山之前,起哄架秧子攻打登州的故事,而这就是一出活的《打登州》,演得比唱戏还轻松,一人未折,一座古城就革命成功了。

  乘革命之浪潮而兴起的文明戏,也随着辛亥革命后的形势逐渐衰落。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也为五四新剧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后来的新剧,到1928年,经著名戏剧家洪深提议,将主要以对话和动作表情达意的戏剧样式定名为“话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2011-09-13 C1-8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四川甘孜州发现一批格萨尔时期珍贵文物(组图)
下一条: ·驮娘江畔的壮寨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