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王丽娟]元明民间叙事文本中关羽的另类形象
  作者:王丽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4 | 点击数:14068
 
从民间叙事的目的看,所叙写的关羽的小缺点,刻画的关羽的负面形象,都是笑着讲给听众听的,演给观众看的,旨在博人一笑,娱乐民众。它不是要写出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度,也不是要对人物进行有意识的批判以体现叙事主体的思想深度。可以说,民间叙事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故事是在嘲讽、调侃关羽,是在亵渎关圣。 
与之相对,文人叙事在故事重构、形象塑造之前,对关羽先有一个认识,对关羽形象先定有一个基调。这种认识和基调显然是有文化意蕴的,既来源于史传关羽和信仰关羽,又不完全同于史传关羽和信仰关羽;既不脱离史传关羽,又有所侧重和提升。文人叙事在塑造关羽形象的过程中,以这种认识和基调去选取故事、编织故事,类似于“因文生事”。可见,文人叙事中关羽形象塑造是一种有意识行为,因而关羽形象统一,形象关羽与信仰关羽一致。相对说来,民间叙事在故事重构、形象塑造之前,对关羽并非先有一个认识,先定一个基调。民间叙事在塑造关羽形象时,以故事为主,以娱乐为主,类似于“以文运事”,只是把 头脑中储存和想象的关羽故事讲述出来,而没有取舍和过滤的过程。民间叙事中关羽形象塑造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或弱意识行为。民间叙事在塑造关羽形象的过程中,虽然整体上也企图美化关羽,但在故事性为主的原则下,经常出现偏差,以致关羽形象出现分裂,自相矛盾,以致叙写了关羽的极富民间色彩的故事,塑造了多种面目的关羽形象。民间叙事中故事要不要讲,该不该讲,主要取决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较少受关羽信仰的牵制。因为一个是有(强)意识行为,一个是无(弱)意识行为,一个重意义,一个重娱乐,所以文人叙事中的关羽形象儒雅、神圣,具有悲剧意蕴;民间叙事中的关羽形象世俗、平凡,具有喜剧色彩。前者感人,后者娱人。前者虽体现出壮美,却是离我们很远的英雄;后者虽体现出平凡,却是离我们很 近的英雄。 
第二,就接受群体来看,文人叙事和民间叙事塑造的关羽形象各有特点,各有自己的受众群。 
《三国志演义》小说中的关羽形象几乎成为文人叙事形象塑造的典范,要创造新的关羽故事,又不背离史传关羽和信仰关羽,显然并非易事。明代文人传奇几乎没有关戏的创作,或许与上述原因有关。既如此,为什么民间关羽故事在小说之后,还能继续创造,继续存在?应该说,《三国志演义》并没有成为民间关羽故事创造的障碍,小说之前也好,小说之后也罢,关羽故事同样多姿多彩。民间叙事并不以小说中的关羽形象为准绳,也并不以史传关羽和信仰关羽为准绳,民间任凭想象随意编造关羽故事,虽然被文人斥为鄙俚,但它依然有市场,能够满足下层受众的审美需求。而下层受众也并不以此为怪,市井小民、村翁俚妇依然听着,看着。民众没有那么高的文学素养,不懂得怎样去挑剔故事,不懂得关羽形象如何出现了分裂。接受主体没有意识到其所看所听的关羽故事正在亵渎关圣。台上关羽的喜剧形象、负面形象并不防碍台下人们对关羽的顶礼膜拜,并不影响关庙里的人来人往、香火不断,只要那个赤面长髯、持青龙刀、骑赤兔马的神威凛凛的关羽出现,人们就非常感兴趣,就非常喜欢看。民众在看戏、听故事之前和之后,都铭记关公是神,丝毫亵慢不得,但看戏、听故事之中,则以故事为主,以娱乐为主。 
第三,从关戏演出的文化功能来说,不同阶层演出关羽的目的相差很大。上层关戏演出的情况,由于资料欠缺,难以了解真实面目。明代戏曲家屠隆(1543-1605)的《昙花记》为文人家宴或贵族官长家常 演的戏曲,其中关羽以真君的身份在剧中出现了三场。王安祈在《明代的关公戏》一文中,通过《昙花记》天绘楼刊本所制凡例,推断关戏演出时的慎重是显然的,观众与演员的肃穆心境、恭谨态度也是必备的①[注:参见王安祈《明代的关公戏》,载其《明代戏曲五论》,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版,第198-200页。]。可见,上层关戏的演出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与信仰关羽 相一致。可以想见,关戏在上层的演出,注重的是其教化功能和艺术功能。 
民间关戏的演出,可以说是借神娱乐,大众狂欢,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关帝,也是毫不例外的。山西潞城万历二年抄本《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记载了民间关戏演出的一些情况。其队戏《五关 斩将》一目,至今潞城农民还能够演出。非常奇特的是,关公骑马过五关斩六将,不是在一个舞台上演出,而是骑马奔驰在村巷中,过一关换一个舞台,连续登上五个舞台才演完此剧。过五关途中,“关羽”还可随意与观众谈笑,甚至取吃街上小贩的食物②[注:参见张之中《队戏、院本与杂剧的兴起》、黄竹三《我国戏曲史 料的重大发现——山西潞城明代〈礼节传簿〉考述》,载《中华戏曲》三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145-146页。]。民间关戏的演出,虽是为了迎神,实际上是一种群众性的游街走巷闹社火,旨在自娱娱人,正如黄竹三所云:“酬神只是形式,娱人才是目的。”[2]142关戏在民间的演出,宗教功能越来越淡,而娱乐功能则越来越强,体现的是民间游乐传统。 
以上就是关羽形象塑造存在两种叙事差异的浅层原因分析,即民间叙事的创作和接受都以娱乐为主,而文人叙事的创作和接受则注重意义和艺术。这既是原因分析,同时又是 两种叙事各自特点的表征。
   
[参考文献] 
[1] 陈曦钟,等.三国演义会评本: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黄竹三.我国戏曲史料的重大发现——山西潞城明代《礼节传簿》考述[M]∥中华 戏曲(三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原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岳永逸]洪洞三月三接姑姑:持续几百年的走亲戚
下一条: ·[刘海燕]小说与文化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传播与接受
   相关链接
·[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李一凡]地方民间叙事中的“箭垛式”名词
·[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江帆]民间叙事生成与演化的内在逻辑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
·[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
·[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
·[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梁家胜]民间叙事的演述逻辑与建构机制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陈泳超]互文形塑:刘猛将传说形象的历史辨析·[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