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杨利慧]神话一定是“神圣的叙事”吗?
——对神话界定的反思(之一)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9 | 点击数:13693
 

注释:

  [1] [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贾福水译:《神话学入门》,第31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 [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第1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该书英文原名为The Folktale.

  [3] [英]马林诺夫斯基:《原始心理中的神话》。1936年,中国人类学家李安宅将其翻译为《原始心理与神话》,与马氏的另一篇论文《巫术科学与宗教》(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合在一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名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见该书第13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影印。

  [4] 同上,第131-132页。

  [5] [美]Hansen, William. "Meanings and Boundaries: Reflections on Thompson's 'Myth and Folktales.'" In Myth: A New Symposium, ed. Gregory Schrempp, William Hansen.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2, 19-28. 另见[英]G·S·柯克:《论神话的界说》,《西方神话学论文选》,第76页,朝戈金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社1994年版。

  [6] 笔者曾于2001年6月在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对邓迪斯教授进行了访谈,特别谈及对神话的神圣性质的界定问题。邓教授很坚决地认为:除非具有信仰的基础,否则就不是神话。

  [7] [美]Dundes, Alan, ed.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该书于1994年由朝戈金等译为中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译本名为《西方神话学论文选》。

  [8] 《西方神话学论文选》,第1页。

  [9] [美]威廉·巴斯科姆:《民间文学形式:散文叙事》,《西方神话学论文选》,第11页。

  [10] [英]Pinch, Geraldine. Handbook of Egyptian Mythology. 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2, 1.

  [11] 虽然不能断言说中国神话研究者中盛行的“神话具有神圣性”的认识完全来自西方现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西方学术话语对于中国神话学界形成“神话具有神圣性”的认识具有重大影响——马林诺夫斯基和邓迪斯有关神话的见解,经常出现在现当代中国神话研究者的著述和大学教师的课堂讲授中。至于西方学术话语如何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神话学界对于神话特质的界定,将是需要探讨的另一个重要话题,限于篇幅,此暂不论。

  [12] 吕微:《中华民间文学史·神话编》,见祁连休、程蔷主编:《中华民间文学史》,第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3]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第1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4] 孟慧英:《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第158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

  [15] 李子贤:《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第81-9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与笔者的一次谈话中,李子贤先生也立足于自己多年来调查和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实际经验,对神话的神圣性提出了质疑。

  [16]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第155-161页。

  [17] 杨利慧:《民间叙事的表演》,《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18] 杨利慧,《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6页。

  [19] 同上,第157页。

  [20] 杨利慧2005年河南淮阳田野考察。

  [21] 李子贤:《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第208页。

  [22] 萧家成译著:《勒包斋娃——景颇族创世史诗》,民族出版社1992年。

  [23] 巴莫•曲布嫫:《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24] [英]Pinch, Geraldine, Handbook of Egyptian Mythology, 1.

  [25] 克莱德•克拉克洪:《神话和仪式:一般的理论》,见史宗主编、金泽等译:《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第145页,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26] Yang, Lihui, Deming An, with Jessica Anderson-Turner.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2-3.

  [27] 李红武:《现代民间口承神话演述人及其神话观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伏羲山、女娲山演述人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本论文属于杨利慧主持的省部级课题“现代民间口承神话的传承和变异”的一部分。

  [28] 同上。

  [29] 仝云丽:《神话、庙会与社会的变迁——以河南淮阳人祖庙会为考察对象》,2005年,未刊稿。本调查亦属于杨利慧主持的省部级课题“现代民间口承神话的传承和变异”的一部分。

  [30] [英]G·S·柯克:《论神话的界说》,见《西方神话学论文选》,第76页。

  [31] [美]Hansen, William. "Meanings and Boundaries: Reflections on Thompson's 'Myth and Folktales.'" In Myth: A New Symposium, 19-28.

  [32]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第109-112页;李红武:《现代民间口承神话演述人及其神话观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伏羲山、女娲山演述人为个案》;张霞:《讲述者与口承神话的变异——重庆市走马镇工农村神话变异的个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1页。

  [33] [俄]李福清:《从神话到鬼话》,第38-39页,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

  [34] Thompson, Stith. “Myths and Folktales,” in Myth: A Symposium (Bibliographical and Special Series of 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vol. 5, 1955: 104-110.

  [35] 限于篇幅,笔者将另外撰文反思神话研究领域中将神话作为“散文叙事”(prose narratives)的一种亚类型的做法。

  [36] 有学者认为:这一定义依然局限于神话的文本内容,而忽视了神话的讲述语境与讲述人的态度。

  [37] 廖明君,杨利慧:《朝向神话研究的新视点》,《民族艺术》2005年第1期。

  [38] Yang, Lihui, Deming An, with Jessica Anderson-Turner.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27-30.

  [39] [美]Bauman, Richard, “Contextualization, tradition, and the dialogue of genres: Icelandic legends of the Kraftaskald”, in Rethinking Context: Language as an interactive phenomenon,ed. Alessandro Duranti, and Charles Goodwin. 12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胡万川]工作与认知──关于台湾民间文学
下一条: ·[刘宗迪]上古神话与原始天文学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