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张有隽 徐杰舜]人类学与瑶族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张有隽教授访谈录
  作者:张有隽 徐杰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2 | 点击数:21811
 
徐:现在出了四集了。
张:因为缺钱,后面的两集的稿子都压着,即恭城会议和临湘会议的没有出版。此外,还组织会员开展一些专题研究,指导会员著书,帮助审稿、统稿、定稿,如黄方平、黄钰的《国际瑶族概述》,玉时阶的《白裤瑶社会》,桂林盘福东的《东山瑶社会》,及其他的一些专著,瑶族这方面的专著论文还是比较多的。瑶学会曾经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学会。第二,我们通过学会来促进国内外民族联谊活动,不断地组织与越南、泰国、法国、美国瑶胞互相访问。其中与美国联谊,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届了,越南去过两次,泰国去过好多次,法国去过一次。通过互访,促进国外瑶族研究者,特别是瑶胞了解中国的情况,为树立我们国家民族工作形象、国家改革开放建设形象,发挥了作用。美国的瑶人来到北京,他们说,一年没到,变化大呀!到南宁一看,南宁变化也大呀!去年罗树杰到美国做一个关于中国政府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促进瑶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报告。他们听了后,非常肯定中国政府在瑶族地区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瑶族代表人物叫赵富民,去年我们的团在美国访问的时候,他正在中国参加乳源的一个瑶族联谊会,一听到中国瑶族代表团到了美国访问,抓紧时间赶着坐飞机回美国,及时赶到西雅图参加会议。在会上,他说:“我可以证明,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瑶族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会的工作使得国外瑶族对中国的认识加深了。第三,我们培养了一些瑶族研究者,让他们参与活动,提高了他们的水平。这些会员很多不是专门从事瑶族研究的,但是通过参加活动,加深了对瑶族情况的了解,对回去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作用。我们也通过他们积累了不少资料。编撰瑶族通史,我们发动了100多名瑶学会会员、瑶族地区的实地工作者做资料采集员,从各地采集了过山榜、族谱、家先单、祖途、契约、碑刻、歌本、宗教经书等一千余万字资料。这些资料除供编撰瑶族通史参考外,现在编写瑶族古籍提要也派上了用场。我们有一个想法,还没有正式向学校建议,我们想搞一个瑶族网页,把所有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资料太丰富了,所以以后在民院建立瑶族研究中心,应该是完全有条件的。
我们去年年底开了一次学会领导人会议,研究了今年的工作计划:第一,搞一个瑶族文献目录,进而做文献提要;第二,整理档案,我们原来的档案五年前整理过一次。如果把档案全部重新整理好,国内外联网,那要查什么资料,比如要查泰国的资料,一查很快就能查出来。我们这有泰国一个情报中心的瑶族目录,我们自己搞过三个目录,现在又在做一个古籍提要,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个网页。但是存在资金困难。我们还上报学校,搞一个瑶族研究丛书。
从广西的民族工作来讲,应当把瑶族研究做下去。过去分工,是按那一个民族的主体部分在哪一个省区,这个民族的研究就要交给哪一个省来完成。瑶族的主体在广西,而且广西这方面研究积累比较多,丰厚。
徐:这跟您的工作有关。对于瑶族整个文化的积累,文化的发展,瑶学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瑶族通史》是一个积累,瑶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驱动机构。你讲了瑶学会的几个作用:文化的积累,联谊活动,促进发展,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瑶学会这么多年来,20年了,对瑶族的研究做了很大的贡献。下面还有一个问题我想请您谈,您曾经做过全国人大常委,作为瑶族代表身份参加的,这个全国人大常委不是一般的职务,而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民代表的一个工作,后来您又一直在广西政协做常委,我想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感受,特别是开始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以后这一段经历。
张:我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是1988年,我当代表时也没想过进常委,还进民族委员会委员,我一点都没想到。
徐:这都想不到,天上掉下个常委给你。
张:因为开始突然通知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我也很惊奇,到那以后又进常委了。选票数也是比较高的。五年一届,到1992年结束。1992年回来以后我进广西政协做常委,做了两届,到20031月份结束。在广西政协做常委又是民族委员会委员,后来又安排我做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这15年期间,一是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主要工作是讨论国家大事和做监督工作,再有就是立法。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构,重大的事情由它来决定。审查监督,听报告、提出意见,我从里面也学到很多东西,积累了不少经验。因为我上的是理论课,过去法律接触不是很多。通过在人大五年的工作,学了民族法,后来我回来开了一个民族法课,给专科生上。这有一个故事,1997年我去越南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的时候,他们开始不知道我的身份,大概是邀请人的疏忽,后来一经提醒:这个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委!越南国家民族山区委员会的主任就特意地来找我聊,聊了一个晚上,翻译是当地的一个苗族领袖叫王琼山,普通话讲得好。我跟他说,中国的民族工作已形成了法律体系,进入了法制轨道。宪法、专门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各类法里面都有相关的民族工作的特殊规定,相应规章有很多。他们听得很起劲。我回来的第二年,他们国家民族山区委员会就到中国来考察了。尽管我参加全国人大的工作,不过我还是一直坚持我的研究,而且我利用全国人大常委视察的机会,视察了很多民族地区,特别是瑶族地区,如一些自治县、边境地区等,边境地区有瑶族也有苗族、壮族及其他民族,这些后来形成报告,在会上散发。一方面觉得自己很有收获,另一方面对回来做研究工作,做学会的工作,对我自己的学术发展,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
徐:提供很宏观的一个视角。
张:这种体验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不过也比较辛苦啦。因为我还是一个研究所的所长,还要做好教授的工作,还要完成科研任务、教学任务。我这个人一调回民院就拼命地干活,在那段时间就更加辛苦。
徐:张老师您做过全国人大常委、广西政协常委,您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在一个宏大的视野范围里来认识这个社会,来体验这个社会,再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瑶族社会,所以我觉得您具有一个宏观的视野和非常强的学科意识。我跟您多次开会,参加某种评论某种讨论,我非常钦佩您的学术眼光,您的学术眼光非常深邃。早在1994年年底,您就向我推荐和发表乔健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类学的困境与前景》,这使得人类学在中国的困境与前景问题的讨论成了1995年中国的一个学术热点,您还就人类学的学科地位发表了重要意见。事实上,至今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地位仍没有解决,我想我们能不能就人类学的学科地位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
张:人类学在50年代被作为资产阶级的伪科学被打入冷宫, 60年代民族学也被取消,因为批苏联修正主义,使得它们完全处于被取消状态。20年后,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先后恢复民族学和人类学,做了很多工作,队伍正在逐渐壮大起来,出了很多成果。但是关于学科地位,大家也在讨论,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也是发展中的正常状态。毕竟我们的底子还比较薄,虽然改革开放后我们跟国际同行的交流正在逐渐增多,但还是处于一种新旧交替的阶段。我认为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还处于一种恢复发展阶段,对此评价不要太过高。它是在不断地发展,人数在不断地增多。但毕竟是中断了二三十年,我们同国外脱钩、孤立起来那么长的时间,对国外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不甚了解。那么长时间受“左”的思想的一些影响,就形成了对国外同行研究的不了解,甚至偏见,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些人,他不太愿意放弃原来的思想,这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到这个年纪了,你要他再去读许多国外的书,恐怕他很难做到,特别是那些英文基础较差的人,再加上其他一些客观条件,他还是禁锢在原来的那些框子里。所以在这个学科定位问题上,出现了本来不应该混乱而变得混乱的事情,到现在也没法解决。
徐:我们人类学研究面临一个很重大机遇,去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开会,经过争取,第十六届人类学2008年世界大会在我们中国昆明召开,请问您对这件事有什么评价?
张: 2008年在我们中国召开这么一次国际民族学人类学的联合大会,将会是我们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性的大事,因为会有很多国际知名学者来参加,中国也会为参与这次会议作充分的准备,讨论学科定位问题可能还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会议的讨论将会促进不同意见趋向统一。现在得到的一些信息是,中央民族大学也在讨论学科建设问题,做这方面的工作。
徐:去年10月份开会讨论了。您刚才讲2008年会议在中国开有里程碑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开好这次会议?请问张老师您有什么建议?
张:既然在中国召开这次会议,首先中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毕竟在中国召开这样的一次会议是非常难得的。
徐:现在计划按四块准备: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四块放在一起,全部都上,所以就很可能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开一个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学会,会议可能要搞得比较大一点,把这四块都组在一起。
张:我认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机构还要进一步研究,怎样组织好文章。
徐:张老师我还记得您曾经提过一个建议,那就是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学会组合建成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您这个建议提得那么早,好像是1996年,这件事已经开始在筹备,据说是国家民委领导来做。
张:联合起来好呀,搞学术研究大家互相提意见,求同存异嘛,但是要求求大同存小异,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已经经过几十年的波折,损失几十年,何必分那么多彼此呢?实际上有一些人也是跨学会的,既参加中国民族学会,也参加中国的人类学会。
徐:那都没关系。
张:观念上要开放一些,科学没有国界,哪个是真理可以通过讨论来认识,不要先下一个结论:什么什么科学,什么什么不科学,那个搞法没法前进,先搞一个框框在那里,那不成了一个紧箍咒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徐新建 徐杰舜]走向人类学
下一条: ·[乔健 徐杰舜]漂泊中的永恒与永恒的漂泊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