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说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8 | 点击数:19885
 

  (三)民间小戏的艺术特点

  民间小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形成和发展着它自成一体的艺术特点;无论是题材方面,或在语言表演风格、技巧及唱腔等方面,它与“大戏”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第一、表现在民间小戏的题材方面的特点。小戏总是以人民日常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为创作的基本材料。它表现的生活侧面与群众的命运息息相关。它不同于“大戏”那样以表演历史传说、故事的复杂情节戏为主要特色。小戏以日常劳动生产为材料而创作成功的作品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种麦、抬麦、耕田、采桑、摘棉花、种菜、卖菜、放牛羊、拉骆驼、缝衣、赶脚、担水、打草、推磨、打草鞋、锯锅、补锅等等。反映妇女家务劳动的,如洗衣、缝衣、补衣、作鞋、纺线、绣花等等。同时,以民间风习为创作依据的也很多。如过年、拜年、回娘家、探亲家、送别、观灯、赶庙会、搭船渡、借东西(如锡剧《借红纱》《借黄糠》)、卖东西(锡剧《卖红菱》、《卖花》、《卖花带》、《张老福卖西瓜》,黄梅戏《卖大蒜》、《卖老布》、《卖花篮》、《卖斗箩》,内蒙二人台《卖菜》、《卖饺子》)买东西(锡剧《买花》,黄梅戏《买胭脂》,二人台《买鸭梨》、《打连城》),送东西(黄梅戏《送绫罗》,锡剧《送兰花》)等都是。小戏从这些老百姓最熟悉的生活当中选择了最典型的事件做为剧情,深入细致地表现平民百姓的健康思想感情,使人们从小戏中亲切地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了戏剧形象的深刻感染力量。

  第二、表现在民间小戏语言方面的特点。通俗、质朴、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小戏和传统“大戏”不同,它很少在白与唱中安排一系列公式化了的套语。谁都知道,语言是刻划戏剧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感情、心理的最基本工具。小戏的语言对表现小戏内容,刻划人物,发展情节都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小戏的语言是从异常丰富生动的人民生活语言中汲取和提炼出来的。同时,也是在演唱过程中不断推敲和锤炼出来的;正因为这样,它才能够充分表现生活,深刻塑造人物,细致抒发感情。

  例如山东柳腔《寻工夫》中刘喜儿上场的一大段独唱和独白就很精彩。

  刘:(上唱)嗳咳?日出东来准落西,光棍家里没有 妻,衣裳破了没人补,两只破鞋打“哈嘻”。富的不知道穷的苦,饱汉不知道饿汉饥。穷汉日子不好过,一天不动了不的。锄、镰、锨、镢做朋友,土地杂草当亲戚,风不离,雨不散,天天赔咱卖力气。好地锄过上千亩,锄来锄去是人家的,背朝天,头攻地,脊梁杆子晒破皮。干上一天穷一天,忙了一季穷四季。冬天一身破棉袄,一气披到六月底。灯笼裤子露膝盖,穿到柿子红了皮,补钉上面摞补钉,凑付凑付当棉的。夜晚宿在破庙里,铺着狗皮盖蓑衣来,盖蓑衣。

  一个典型的雇农形象就在这一段质朴而生动的自叙中被活灵活现地描画出来了。

  又如,河北武安落子《九红出嫁》中的一段唱词细致刻划了做母亲的真实感情和复杂心理。

         豆荚落地才生根,

         听为娘表一表养儿的恩。

         娘怀儿十个月如怀珠宝,


         不敢走不敢动盼到临盆,

         软软的棉布把儿裹起,

         放在了娘怀里紧靠娘身;

         在白天,一天几遍把奶喂,

         哭一声如钢针刺娘的心;

         到夜晚,哪里尿湿了娘去睡,

         腾出干地方让儿存身。

         尿湿了好衣服娘也不嫌,

         拉一泡“巴巴”娘也愿意闻。

   一岁两岁娘怀中抱,

   三岁四岁不出房门,

   五岁六岁大街去耍,

   娘在后边紧把儿跟。

   不下雨娘替儿拿着雨伞,

   不刮风娘替儿拿着风巾。

   儿吃饭娘先尝一口,

   还恐怕热饭烫了儿嘴唇。

   正月里就把儿单衣做好,

   六月天在柜里把儿棉衣存;

   为什么六月天就把棉衣做?

   娘恐怕变了天冻着儿身。

  这些质朴无华的语言,传达了做母亲的心声,使小戏的广大听众产生极为强烈的联想和共鸣,发挥了巨大的感染作用。东北二人转《兰桥会》中关于婆家兰桥湾的一段环境描写是很逼真的,它把农村中财主家的里里外外作了生动的描绘,听了这段唱词会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朴素、活泼、亲切的小戏语言,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的艺术趣味。在这点上,它们与有闲阶级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情调不仅有很大距离和差异,而且往往是绝然相反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

上一条: ·[乌丙安]中国戏曲古源辨
下一条: ·[乌丙安]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