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艾米·加金-施瓦兹]考古学与民俗学中的物质文化、仪式和日常生活
  作者:[美] 艾米·加金-施瓦兹   译者:周惠英 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4 | 点击数:19715
 
卡米克尔的作品曾经遭受批评,因其编辑并修饰了采集到的材料,使其更符合那个时代的文学趣味(见Macinnes, 1994)。但我更关注作品文学风格之下的意义、重要性和资料价值,在我看来,这些批评不能减损《苏格兰盖尔语歌谣和祷词集》的价值。因为其中有可以证明仪式与日常行为融合的例子。在苏格兰高地,祷告与夜幕下屋舍里焖烧(英文banking,有焖压炭火之义。苏格兰语称smooring,盖尔语称smaladh)泥炭火相伴随,人们通过焖烧泥炭火取暖、做饭和照明。(Carmichael, 1928: 234-235)以下是很多个祷告中的一个: 
焖火仪式是美妙又有象征性的,仪式表演充满了关切的爱意。灰烬均匀地铺在炉床上(炉床一般在地板中央)并围成一圈。这圈灰烬被分为三个对等的部分,一个圆形金属凸起物在中间。每两堆灰烬之间都放着一块泥炭,三块泥炭倚着中间的金属物,以它作共同的中心。第一块泥炭凭生命之神的名义放下,第二块以和平之神,第三块以仁慈之神。然后这一堆火就被灰烬覆盖了,使得火很弱但不至于熄灭,它被赋以光明三圣的名义。中间微微隆起的那一小堆叫做Tula nan Tri,三圣炉床之意。焖火过程结束,妇女闭上眼睛,伸开她的手并轻声吟诵这种场合惯用的一段套语:

      An Tri numh              三圣啊
      A chumhnadh,          来拯救,
      A chomhnadh,          来保佑,
      A chomraig,              来环绕,
      An tula,                     这个炉床,
      An taighe,                 这个房子,
      An teaghlaich,           这一家子,
      An oidche,                这个黄昏,
      An nochd,                 这个夜晚,
      O! An oidche,            噢,这个黄昏,
      An nochd,                 这个夜晚,
      Agus gach oidhche   还有每一个夜晚
      Gach aon oidhche.    每一晚。
      Amen                        阿门
 
我们由此会发现,上面这些与特定行为相伴随的套语是在夜里和一个特定地点吟诵的。在那个干柴难找、泥炭难烧的地方,让火焖烧到第二天早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实用的任务。然而,与我们睡前关掉恒温器不同,这件事情的运作显然是仪式行为。焖火仪式就是这样在遭禁的情况下以重复的、持续不变的方式被表演着,它不仅使早餐制作变得更容易,也是为了确保房屋和它的居住者直至第二天早晨安然无恙。很多焖火仪式祈祷圣玛利亚、圣布里吉特和圣迈克尔提供佑护。但上文以及其他祷文都表明,本质上它不是一个基督教仪式,而是在基督教名义下的家户仪式。和平、光明和仁慈之神等同于“三圣”——即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又可以指更为古老的异教徒对神的信仰。这些古老的信仰作为19世纪仪式的土壤,它们存在于曾经把中世纪至现代早期宗教称为半异教的地区。这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发掘一个屋宇,考古学家可能注意到炉床的方位和大小,它是否干净并填满,是否发现与它相关的器物和食物残余。炉床在房子中间,可以解释为没有烟囱,需要让烟从门和屋顶出去。有时候我们会说炉床是家的中心。这里,我们有了焖火仪式的一个清晰描述,关于这个中心如何建立并在日常的家庭仪式活动中保持下来。这里,物质的自然方位既是功能的,又是象征的。它的象征意义在于把物质现象的日常之用即看守火堆与焖火仪式结合了起来。
《苏格兰盖尔语歌谣和祷词集》中还有其他祈求保佑的诗歌——在织布时吟诵,可以将所求织进布里,使穿着这块布做成衣服的人不受侵害;还有治各种病的魔法,在季节性仪式或生命周期仪式上所唱的歌;最后,还有大部分劳动歌谣和祷告——在挤奶、捕鱼、圈牛羊、织布的时候吟诵。所有这些展示给我们的言词和行为,能丰富我们对17~19世纪苏格兰人日常生活的理解,也能加深我们对他们物质文化的分析。从中我们还能得到些什么思考呢?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提出如何区分实用事象和仪式事象的问题。一件物品是用于实际治疗还是仪式,或者是为了祈求佑护、成功?人们使用这些器物难道不说明他们在做重要的实际事情吗?毫无疑问,这些事物是实用的,然而它们也是仪式事象。因为它们在实际的使用中,要求以一致规定好的方式使用,并且实施者还加入了其他非物质方面的事象,或与之相关的力量,以求达到治疗或保护目的。日常环境中的家居生活、日常事象不再只是被灌注了实用或功能性意义,而扩展到了精神世界。把日常与超自然领域分割开,这是我们这种对世界的现代的、西方式理解。民俗有助于提醒我们避免把这种看法投射到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化上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叶涛]信仰、仪式与乡民的日常生活
下一条: ·[吕微]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的“性质世界”、“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
   相关链接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马盛德]仪式与舞蹈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
·[杨吉然]滇西地区“开财门”仪式研究·[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裴新华]大宾与“先生”:仪式专家的知识融合实践·[宁祥文]开锁仪式主持者身份的建构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林诗瑶]婚嫁仪式中的身体实践与身体意义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