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吴帆 吴毅]历史社会学的发展与特征
  作者:吴帆 吴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21 | 点击数:10894
 
现代社会学接纳历史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保留下来的史料进行二次分析。实际上是让历史学为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材料,用社会学的套路来解释历史。这种方式比较类似于社会史研究,只不过换了一种解释框架,可以简单地称为“关于过去的社会学”,这种方式可能更容易引起史学家的兴趣,例如一些社会史研究;二是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出发,进入与此问题相关联的历史情境中,通过对这些历史情境的处理和分析,来解释和解决现有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有可能得到修正。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更加具有社会学的意蕴,应视为历史社会学的真谛。因为它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是现实,而社会学又恰恰是注重对现代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如前文所述的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便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
历史社会学有助我们反思传统社会学过于强调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当代的社会学家意识到,结构与行动本身就不是静态的,而应包括一个历史的过程。正如布迪厄所指出的:“社会行动者是历史的产物,是整个社会场域的历史的产物,是特别的次场内某条通道中积累的体验的历史的产物。……一个充分的、完整的社会学应当清楚的包括各种结构的历史,而种种结构的历史是存在于特定时刻的整个历史性过程中的。”[21]基于以上的认识,历史社会学热衷于构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时段模式,通过跨时空的系统的比较,探寻社会历史发展的路径,并探寻形成该条路径的原因及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影响和约束下一个环节,从而对现实社会进行理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批判和反思,对人们的行动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
历史不可以重复,但这绝不是说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径,当下的社会之所以沿着它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而来,不是事先决定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可能性丧失掉了,有的可能性则变为了现实,或者人们在诸多可能性中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并且,人们这一次的选择会影响和束缚他们接下来的行动,这即是所谓历史发展的路径依赖。由此看出,社会历史的进程就是不断在无数次选择中过程化的“碰撞”与积累的结果,而历史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返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返回到选择发生的瞬间,返回到影响和制约选择的诸多条件,去解释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如何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如此的状态,在揭示曾经丧失的可能性中加深人类对自身历史方位的理解和判断。
这里我们要注意区分两种“必然性”,一种“必然性”类似于“历史决定论”,它认为某种结果的出现不可避免;一种“必然性”是促使这段历史的充分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历史社会学的任务可以说就是论证后者而解构前者。也就是说,历史社会学可以建立一个关于社会变迁的时间序列模式,如果这个模式中包含了某一种结果出现的大部分条件,我们就认为某个结果有可能会发生,但这并不是说前者必然导致后者。这种区别正是历史社会学研究的依据。
正当历史社会学方兴未艾的时候,它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历史社会学至今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现在更多的社会学家将历史社会学称之为“社会学中的历史取向”。有的社会学家指出:“历史社会学不具备完整的知识一致性,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相同性主要来自他们运用的材料与方法。”[22]这就为历史社会学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造成了更大的障碍。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历史社会学本来就不应被当成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应该是社会学的本质属性。其极端者如艾勃拉姆斯,他在《历史社会学》一书中这样说到:“就我对历史学与社会学的了解而言,二者之间可以说没有任何关联,因为从二者所关注的事物看来,历史学与社会学一直都是同一件事。”[23]持类似观点的理由是因为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不可能脱离历史而存在,它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切片”,这个“切片”里含有过去的信息,也包括未来的信息。只有将现实社会中的某一现象当作历史序列中的一环去考察,我们才能更全面的去理解这一现象本身。因此,从事任何一项社会学的研究都要有历史的视角与思维。
对于历史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运用,历史社会学家也遭受了诸多非难。首先,有关分析单位的选取,历史社会学家不是“见微知著”,过分注意细节的东西;就是“气象万千”,进行历史哲学式的宏观考察,违背了社会学提倡的中观层次研究的精神,因而其代表性受到很大质疑;其次,在历史社会学家那里,对很多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定量处理,但是并未能达到统计的技术要求;再次,历史社会学家在运用历史资料时往往不如历史学家娴熟,对历史的理解也不如史学家透彻。当然,这些批评多有受结构功能主义流弊的影响者,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方法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社会学已经逐渐的向人文主义过渡,上述批评未必能够站得住脚。社会学研究的诸多社会现象更多需要的是一种“理解性的解释”,而非做出“科学的测量”,而这正是历史社会学所擅长的工作,因此,应该承认历史社会学对于社会方法论仍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历史社会学;社会史;社会研究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文祥]东乡族研究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下一条: ·集市:人类学透视社会整合新视野
   相关链接
·[彭伟文]“脱序”与重构:中国民间结社研究的社会史视角·[林继富 赵尔文达]“施政参考”的民俗学
·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梁爽]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与社会身份的建构
·[李俊领]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研相长七书”出版
·[罗士泂]物的社会生命:徽墨的社会史研究·赵世瑜:不止“大槐树”,也说说“小历史与大历史”
·[常建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通告║ “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理论与方法”跨学科国际论坛
·赵世瑜:《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张士闪]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
·[赵世瑜 申斌]从社会史到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彭伟文]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储卉娟]家国互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代“大礼议”·[董晓萍]经典民俗学批评与发展
·[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王晴锋]反思社会研究中作为方法的深度访谈
·[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黄剑波]地方社会研究的不可能与可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