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综述
——扩大交流对话,整合学术资源,向史诗研究国际平台推广《格斯尔》学术文化成果
  作者:乌·纳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8-31 | 点击数:9994
 

  五、结论

  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希腊史诗、印度史诗、巴比伦史诗、芬兰史诗、中国各民族史诗等,都是所属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每一部宏伟的民族史诗,不仅是一座传统文化的宝库,也是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直到今天,中国的口传史诗传统依然呈现着丰富多样的活形态,流布于广阔空间,以民族群体记忆形式在时间上传延,成为国际史诗研究界所钦羡的鲜活的学术材料。近年来,以《格斯(萨)尔》为代表的中国口传史诗保护经验和史诗研究理论成果,正在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史诗学科建设和史诗遗产保护的重要参考。本次会议便是一个实证。

  “《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全体代表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经过两天的学术讨论,圆满完成会议研讨单元的全部议程。两天来,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蒙古、土耳其、尼日利亚、波兰等国家以及中国北京、内蒙古、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市以及台湾的50余位专家学者,就口传史诗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口传史诗保护方法、《格斯(萨)尔》保护与研究、《格斯(萨)尔》重要学术成果研讨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议题,展开广泛的交流,达到了促进学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整合全国乃至国际学界文化资源,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探讨口传史诗保护经验与方法,相互借鉴启发,在国际史诗研究平台上大力宣传推广《格斯(萨)尔》文化,切实做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格斯(萨)尔》史诗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的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家学者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力地推动《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的研究,促进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巴林右旗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努力培育文化产业,精心打造文化品牌。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沟通了国际国内学术文化交流和对话,主动寻求支持、帮助和合作,在更好更快地推动巴林右旗文化建设、提升巴林右旗知名度和美誉度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3年8月18日

乌·纳钦(会议筹备组秘书长)整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将于9月举行 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下一条: ·“非遗”的活态之路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
·[乌·纳钦]史诗演述的常态与非常态:作为语境的前事件及其阐析·[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2018中国青海《格萨尔》史诗系列活动在青海成功举办
·[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我国著名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逝世
·[伦珠旺姆]《格萨尔》圆光艺人才智的图像文本·[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