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勃]当前语境下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
——兼及建构新兴节庆活动的一点思考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29 | 点击数:14322
 

  第三,传统节日内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过节者多只希望自己的节日生活愉快和谐,并不渴求节日本身承担多少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但新兴节庆具有明确的目的取向,从“文化旅游搭台,经济商贸唱戏”到“交四面友,招八方客,扩大对外交往,提高地方知名度,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等,其之被建构承载着多方面的功能期许,尤其承载着经济功能方面的期许。

  第四,传统节日往往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传承,各地虽然在节日习俗方面具有差异性,但人们并不格外强调这种地方差异性;新兴节庆不同,它们多立足地方,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文化资源、民俗资源,在特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举行,体现在节日名称上则是多冠以地名。与此同时,这些具有鲜明地方性的节会均具有强烈的外向性特征,着重于吸引外来者的眼球和兴趣,这也使得对外宣传成为节庆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体现在节庆名称上则是冠以国际二字,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在地方、凭借地方、超越地方是新兴节庆的普遍追求以及实现这一追求的普遍操作模式。

  第五,传统节日具有较为浓厚的信仰色彩和伦理色彩,强调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沟通与协调,祭祖礼神活动以及建立在姻缘、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上的社会交往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十分频繁;相比之下,新兴节庆的信仰色彩和伦理色彩都较为淡薄,它更致力于为当地人与外来者的经济交流和增强了解搭建平台。

  第六,新兴节庆活动通常包括盛大的开幕式、闭幕式,主题活动(泛指围绕主题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各项表演、展览、比赛等);辅助性活动(为烘托节日气氛而进行的活动,如秧歌、舞狮、舞龙等);经贸活动等内容,所有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公共场所有组织地展开,而传统节日的开始和结束都不会以盛大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为标志,其节俗活动往往以家或社区为中心展开,内容包括相对固定的饮食活动、信仰祭祀活动、社会交往活动、游戏娱乐活动以及节日传说等。

  新兴节庆与传统节日在上述诸多方面的不同,很容易令人将二者区别开来加以考虑,但对传统节日在当代和未来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传统节日复兴的积极倡导,使我们对二者持有如下观点:尽管复兴传统节日、重建“丰常”不可能是一个地方建构新兴节庆的根本目的或主要诉求,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这个角度思考新兴节庆的建构问题,也不妨碍地方政府在建构新兴节庆时可以将其作为诉求之一加以考虑。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将新兴节庆的节期安排尽量与某个传统节日相吻合,在活动安排和空间布置上更多利用传统节日中的民俗资源和民俗要素。如此不仅有利于传统节日的“非常重建”,对新兴节庆的繁荣乃至实现人们对它的功能期许也多有益处。

  从第一方面说,作为通常在公共场所展开,包括开幕式、闭幕式、主题活动、辅助性活动、经贸活动等多种活动的新兴节庆,若选择在传统节日期间进行,并较多运用传统节日既有的民俗资源和民俗要素,必然会扩展节日活动空间,丰富人们的节日生活,吸引民众对该传统节日的更多关注,并引发其特有的节日情感和体验,那么这样一种选择就当然地成为重建“非常”的重要举措,对于传统节日的当代复兴具有积极影响。

  从第二方面说,这样一种选择也有利于新兴节庆的繁荣及其多方面功能的发挥。无庸讳言,新兴节庆在其初创时期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主要手段和目的的,直到今天,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兴盛,仍然是大多数新兴节会的主要诉求。这种追求当然没有错,而且在许多地方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是,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诸多变化,新兴节庆活动的建构应该有更多方面的考量,不仅要谋求促进经济发展,还要谋求在政治效应、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众文化需要精神需要的满足等方面发挥作用。自觉将新兴节庆的建构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的选择可以促进新庆节庆活动多种功能的实现。这是因为:

  新兴节庆在传统节日中展开,意味着新兴节庆的活动内容会更多地借用传统节日既有的民俗资源并因此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意味着建构者们更多地考虑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彰显出地方政府对于地方传统和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充分尊重;另外,它的各种活动又会切实地丰富百姓的节日生活。如此,当地民众对于地方政府的好感和美誉度自然会增加,这是产生良好政治效应的重要方面。同时,借助于传统节日所惯有的繁华祥和气质,新兴节庆将为受邀前来或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包括外国人)展示一个官民同乐、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和氛围,而这必然会提高外地人对当地及当地政府的美誉度,增强他们对当地文化、民风民情的了解,促使其与当地进行更进一步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由此,优秀的当地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良好的地方形象得以树立,以节庆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也能够实现。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其一,主张将新兴节庆与传统节日更多关联起来,并非要将新兴节庆淹没在传统节日之中,新兴节庆仍然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并有其明确的建构目的和不同于传统节俗的活动,以表明和维护自己不等同于传统节日的特有身份。其二,目前已有不少新兴节庆是与传统节日相关联的,我们希望新兴节庆的建构者们在这方面有更加强烈的自觉意识。

  [1] [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885,2002,第573页。

  [2]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65-71页。

  [3]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第68页。

  [4] 周处:《风土记》,载引自[隋]杜台卿撰[清]杨守敬校订《玉烛宝典》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885,2002,第58页。

  [5] 具体可参见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端午节”,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6] 张勃:《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唐玄宗诞节》,《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上一条: ·清明背后的三月三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能否回归?
下一条: ·[纪德君]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杨雨秋]从南汇哭丧歌看出嫁女和入赘婿的身份认同困境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屈武]基诺族大鼓舞的传承困境与对策建议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褚心宇]传统戏剧的现代困境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韦布花]文化生存与困境:水族端节嬗变的自我抉择之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