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王学典]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
——写在《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
  作者:王学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1 | 点击数:15316
 

  学可并乾嘉:铸造古籍整理的新典范

  古籍整理始终是古史辨派致力的重心。顾颉刚的疑古事业,承绪郑樵、姚际恒、崔述等人的辨伪传统及乾嘉以来的考证风气,由辨伪书而辨伪史,为辨伪史而考古籍,古史辨与古书辨就这样二位一体,而所谓的古书辨就是古籍整理。在启动了一场全面颠覆经学古史系统的“史学革命”的同时,顾颉刚还开启了古籍整理事业的崭新时代。

  整理前代古籍是历代学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只是到了顾颉刚,陈陈相因的古籍整理面貌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学打败了经学。其中,考辨典籍的成书时代,尤具特殊意义。《尧典》不是尧时载记,《禹贡》也不是夏时版图……由经书而诸子,老子、墨子、杨朱、荀卿等纷纷被列入考辨的视野。虽然对于诸典籍的年代考索还有种种争议,有的至今未能定论,但是,经书与诸子的年代,终于作为一个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在“层累说”的理论视域中整理古籍,不但古书的造作年代,连所述内容等等,都必需经过科学的考辨才能得到承认。如同余英时所说,在史料学或历史文献学的范围之内,顾颉刚的“层累说”,“的确建立了孔恩所谓的新‘典范’”,“开启了无数‘解决难题’的新法门”。这一典范的铸就,是顾颉刚对于古籍整理事业作出的革命性永久贡献。

  顾氏不但提供了古籍整理“范式”,他还以丰富的古籍整理实践,为学界提供了现代古籍整理的最佳样本。在《尚书·大诰译证》中,他调动了几乎所有的古文献与相关的“传”、“注”材料,会通汉魏以后各类专家的学说的精华,结合考古、古文字学材料,从语言方面寻出头绪,译成今语,作成考证。杨宽认为顾已做到“著为定本”,许冠三则说,这是顾颉刚“合疑古、辨伪、考信为一”之作。

  以古史重建为核心,顾颉刚的一生,在古籍整理实践方面多有开创,并屡屡制订富有远见卓识的古籍整理规划。他是古籍今译的最早尝试者,二十四史点校工程的最早规划者和启动者……顾颉刚还有许多古籍整理规划,由于时代限制,虽无法在他生前落实,今天却都成为学界古籍整理的重点。如20世纪40年代,顾颉刚就曾提出编辑“经藏”的设想,并为此制订了系统的整理计划,今天学术界对于“儒藏”的整理,可以说是顾颉刚“经藏”计划的延伸。丰富的前瞻性使顾先生的诸多宏伟规划,与其他学术成绩一样,成为不可忽视的宝贵学术遗产。

  而顾颉刚在古籍整理事业上所达到的高度,可能也将最终决定他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如果说,乾嘉学派所从事的是汉代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古典文献整理”运动,那么,以顾颉刚为领袖的“古史辨”的事业,则是继乾嘉学派之后又一次带有典范意义的“古籍整理”运动,而且,这次“整理”与乾嘉不同,“乾嘉学派”的整理仍然是在“传统”的范畴之内,而“古史辨”则是在“现代”范畴之中,从而给今天所有的古典研究奠定了基础。

  包含并远不止上述内容的《顾颉刚全集》,于先生辞世三十周年之际出版,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中,顾颉刚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大师。顾颉刚的逝世,不仅是史学上的胡、傅、顾时代的结束,更是中国古典学史上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但“古史辨”派肯定将与“乾嘉学派”一样,作为古典学史上一个特殊段落的标识,永远载入中国学术史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01-11 01:30:3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泳超]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
下一条: ·[马昌仪]程憬及其中国神话研究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
·[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