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六十年民间文艺 守望中绽放辉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作者:中国文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20 | 点击数:15724
 

守望中绽放辉煌
——纪念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六十年前,有一个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心里极不平凡的日子,这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毛泽东主席的重视和关心下诞生了。六十年一甲子,是一番令人心魂激荡的岁月沧桑,是一种美好情愫的追忆寻找。今天,民间文艺工作者相聚在人民大会堂,在我们国家的遗产日这个对于民间文艺工作者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欢度我们六十华诞,回顾中国民协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民间文艺充满生机的未来。

  六十年,大江东去,波澜壮阔;六十年,弹指一挥,岁月如歌。这六十年,有多少执着守望,有多少巨变沧桑,有多少醉人梦想,有多少山花绽放。一幅幅恢宏的画卷都清晰地萦回在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脑海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六十年。其间,既有风光无限、百舸争流的磅礴写意;又有杏花春雨、渔舟唱晚的婉约诗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六十年。其间,既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举措;又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守望民间,传承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六十年。其间,既有气势如虹的“新民歌运动”、“三套集成”、“抢救工程”的丰硕成果;又有在希望的田野上艰苦跋涉、无声守候、默默耕耘的喜悦收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团结、联络、协调、服务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六十年。其间,既有豪情满怀、肝胆相照、大爱无疆的牵手之情;又有矢志不移、不离不弃、峥嵘岁月的风雨同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年,是不辱使命、奋发有为、逐步发展壮大的六十年。其间,既有艰苦卓绝、历经阵痛的蹉跎岁月;又有双桨漫举、破浪前行的凯旋歌声。

  这六十年,有一种信念叫守望,有一种精神叫传承,有一种称号叫脊梁,有一种荣誉叫辉煌。在我们这个曾经出现过《诗经》、乐府和六朝民歌等无数被誉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国度,今天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我们不仅要享受祖先留下的辉煌,我们还将继续谱写新的辉煌。让我们高举民族文化的大旗,传递民间艺术的火炬,在历史的洪流中叱诧风云,在时代的浪尖上中流击水,用生命和灵魂不断谱写出民间艺术的崭新篇章。

 

60年来,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全面发展

向云驹(中国民协秘书长)

  60年来,从人才队伍到学科建设,从抢救保护到继承弘扬,从对外文化交流到推动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全面发展。这里有一些数字数据,可以以管窥豹,见证中国民协和中国民间文艺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中国民协全国会员由不足一百人发展到今天的8000余名;60年来,曾有数十万民间文艺工作者数百万人次上山下乡,开展民间文艺调查、普查,获得了近50亿字原始资料;我们组织过9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评出了500余件获奖作品,覆盖中国民间文艺的各个艺术门类;我们举办过8届规模盛大的中国民间艺术节和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全国各地开展过百余次大型民间文艺活动,与数十个国家开展过近千余人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调查、认定、命名了100多个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和200余名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等。其中,1984年开始的由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协联合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编纂出版工作,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的文化工程。值此中国民协成立60年之际,三套集成完成了全部90余卷的出版任务。中国民协决定对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隆重的表彰。感谢为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贡献的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老一辈民间文艺家开创的民间文艺事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拼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文联网-中国艺术报 2010-06-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通识教育:学生所习更广博 各专业优势互补
下一条: ·顾潮研究员介绍《顾颉刚全集》
   相关链接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
·[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施爱东]为民间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人才·[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
·[祝鹏程]重审中国民间文艺的“民研会时代”·[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理论新探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 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
·[刘思诚]“十七年”时期关于鲁迅与民间文艺的整体研究·[胡港]学科立场与搜集整理问题:《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科学性价值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中国戏曲志·澳门卷》·[毛巧晖]文本与理论:民间文艺学的双重建构(1949—1966)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