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一部文化价值非凡的苗族古代经典
——《苗族贾理》评介
  作者:王凤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8 | 点击数:21060
 

有关清代黔东南苗族“娘头钱”婚俗的记载
(引自杨庭硕、潘盛之编著《〈百苗图〉抄本汇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

  《苗族贾理》的科学价值仅从《创世篇·制订历法》所述的苗历就可见一斑。这个诞生于6000多年前的“九黎”蚩尤时代,到战国时代就已发展相当完善的阴阳合历历法,使用12生肖来记年、月、日、时辰,用世界历法中独树一帜的 “嘎进”( 苗语音译,俗称“苗甲子”)来编制实用的“口头历书”。 嘎进由十二生肖和二十八宿组成,共84个,每个宿都蕴涵一个带有浓厚原始宗教神秘色彩的诠释,具有非常独特的民族风格。苗历还与“嘎窘”(苗语音译,涵义为“苗族六壬”)这一苗族民间方术结合使用来测算人命的吉凶,这其实就是苗族先民在苗历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星命学说的核心内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原副所长、著名天文史学家陈久金研究员认为可能还是中国南方的演禽法星命学说的一个源头。陈久金在所著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天文历法卷》、《贵州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历法史》等书中,对该苗历的存在、特点与价值都有肯定的评论。至今苗历仍然在黔东南等地区的许多苗族村寨中流传,当地苗家人每逢婚丧、节庆、立房及各种农事等等场合,都用到它,对生产生活仍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苗历是中国阴阳历历法的源头之一,是中国农历之母,其科学价值不言而喻。《苗族贾理》中所记载的这个苗族历法,已于2007年入选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民间流传的苗历嘎进图册。
每幅图中上者表示十二生肖,下者表示二十八宿。(王启征摄)

 

  《苗族贾理》除了具有以上显性价值,还有不为人们注意的隐性价值,如对于人们的思想、修养、价值观、社会风气、生态保护等方面起的积极影响。

  《苗族贾理》通过历代的主要传承人理老、寨老、巫师等,广泛应用于苗族历史与文化传播、伦理道德教育、社会管理、宗教祭祀、娱乐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实用价值。《苗族贾理》主要依靠它的这些实用功能所产生的文化认同、道德约束、法律(习惯法)规范、精神信仰等作用,增强了苗族的民族凝聚力,维系了苗族社区内部的长久稳定与和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灵川“六月六”民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
下一条: ·贵州戏剧如何走向大市场?
   相关链接
·[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刘海平 李琳]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城步苗族庆鼓堂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苏明奎]文学与记忆:苗族口头文学《仰阿莎》的跨媒介书写
·[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何佩雯]苗族民间故事中的灾害伦理
·[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式演变·[石寿贵 石维刚]浅谈苗族的赶秋节文化
·[杜琳宸]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肖远平 奉振]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林继富 彭书跃]民间故事讲述人与苗族“花场”的建构
·[吴照辉]高排苗族婚俗调查与探讨·[石维刚 龙宗清]湘西苗族舞狮传承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何泠静]艺术人类学视域下明尼苏达州苗族艺术形式的变迁·[陈沛照]从民间仪式到文化展演
·龙仙艳:《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一个美国人与三语版《苗族史诗》的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