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陈柏峰]北方村庄的派性政治与日常生活
  作者:陈柏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21 | 点击数:13787
 

  在北方,人们必须处理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一种是具有伦理性、血缘性的同一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一种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非血缘关系的伦理性即便有,也是拟制出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这种关系是地缘关系。在村庄内部,不同姓氏和家族的村民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甚至斗争,有妥协和平衡,这个过程中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如果关系处理得好,就是北方A型村庄;处理不好,就属于北方B型村庄。村庄社区内部关系处理的不同,就会使村庄呈现出具体形态的不同,亲族之间关系处理好的村庄,不会有派性,否则就有派性。而且一旦关系处理不好,又不可能像南方一样存在缓冲的空间,通过权力结构的模化来消解。而派性一旦激烈,就会使社会功能失调,社区呈现分裂状态。而即使是在南方A型村庄,即使是大宗族中的房头关系处理不好,受宗族血缘关系规则的约束,也不致于导致社区功能失调。

  也正因为北方村庄的这种结构特征,当面临外来压力时,村庄共同体可能被压垮,这就是黄宗智所说的情况。而实际上,南方存在无论在何种压力下,都没有被压垮过,防盗防匪、对抗国家征税,等等,南方村庄对外来力量的抵抗一致非常强。即使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力量也不能彻底的深入到南方村庄中,村庄中仍然有其共守的秘密。我们可以说,南方村庄是血缘共同体,北方村庄是地缘共同体,而血缘共同体天然比地缘共同体抵抗外来压力的能力更强。地缘是暂时的,即使中国农民安土重迁,但也存在改变的可能性;而血缘却是不可改变的,是在人的生活成长过程中被内化的。地缘共同体内部人员构成复杂,人际关系的整合比血缘共同体要难,因此维护村落共同体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在今天这种社会流动加剧,人的生活预期日益短浅,利益趋向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北方村庄保持共同体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派性政治生长的空间也越大。

  在北方,处理家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会使村庄共同体本身的维系成为问题,因此需要一个外来的中间性力量对之进行仲裁,而只有国家才可能成为这个中间性力量。因此北方村庄中,人们对皇权对国家有着积极的诉求,从心理上期待皇权的进入,而从北方的地理条件来看,国家政权的进入也有现实条件。因此,在村庄中,尽管有不同的派系,但各个派系都争相与国家政权亲近,对国家政策和意识形态毫无抵抗心态。而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一旦进入村庄,它并不会加强村庄共同体的力量。在南方,宗族天然对外来力量是排斥的,它不希望外来的力量干涉宗族之内的事务,毫无疑问,国家政权也是外来力量。而同其它宗族的斗争,会加强宗族的内聚力,使得宗族自身的认同越来越强。

  * 陈柏峰(198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本文属于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农民组织化的社会基础研究”(批准号06JA810014)成果的一部分。

  [1]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4页。

  [2]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167页。

  [3] 陈柏峰:“从利益运作到感情运作:新农村建设时代的乡村关系”,《开发研究》2007年第4期。

  [4] 胡宗泽:“华北地方权力的变迁”,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 贺雪峰:“小亲族与派性——晋南董西村调查”,《论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待出版。

  [6] 李远行:“自洽性与徽州村庄”,《乡村中国评论》第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59-283页;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48-165页。

  [8]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10页。

  [9] 可参见陈柏峰:“北方村落紧密熟人圈的凶杀”,未刊稿。

  [10]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78页。

  (本文载《开发研究》2008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三农中国 2008-05-26 22:09:5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下一条: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
   相关链接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罗瑛]景颇族日月神话的仪式与日常生活实践
·[陈星煜]坚定开辟当下生活世界的民俗研究·[吴秀杰]解析日常文化中的量化结果诸态
·[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
·[张士闪]中国礼俗传统的田野考察与文化阐释·[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