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杨恩洪]寻访年轻一代《格萨尔》说唱艺人
  作者:杨恩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3 | 点击数:14728
 

  格萨尔演唱厅聚集了一批年轻艺人

  在旧社会,作为以《格萨尔》说唱为生活来源的艺人,没有社会地位,他们为了生存就必须以浪迹高原的形式,随着朝圣的人群、经商的驮队在途中、在神山圣地为人们演唱《格萨尔》,维持生计。正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涯中,锤炼出一批优秀的说唱艺人,他们边朝拜,边说唱,高原那气势雄浑的山山水水赋予了他们恢弘的气魄和坦荡的胸怀,在与各地艺人会面交流中,不断丰富和锤炼他们的说唱技艺,为此,大部分优秀说唱艺人都是以流浪说唱为生的。

  年轻艺人生活在新社会,本来有着稳定的牧业生活来源,他们更多的还是受到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吸引,来到交通较便利的城镇,以说唱《格萨尔》或其他手段为生。西藏那曲镇是个典型的例证,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曲地区文化局群艺馆率先办起了《格萨尔》演唱厅,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由固定的艺人说唱,观众花一、二元钱买一张票就可以听上大半天。在那曲群艺馆的提倡和示范下,这种《格萨尔》演唱厅的形式不断发展并商业化。现在,在那曲镇就有三个由私人创办并经营的《格萨尔》演唱厅,老板雇佣说唱艺人,每天上、下午数小时,每月付给艺人300-800元不等的工资,观众来听《格萨尔》说唱,同时在演唱厅里消费,如喝茶、吃饭等等。由于有了市场需求,年轻艺人陆续从偏远的家乡来到那曲镇,在演唱厅里找一份固定的工作,租一间房子,开始了在城镇的以说唱《格萨尔》为生的定居生活。

  

  那曲县说唱艺人扎西多吉(35 岁)

  如今在那曲镇定居的年轻艺人就有十多人,如班戈县的阿旺巴登、比如县的仁珠、安多县的纳木色以及那曲县的玛德、扎西多吉、多吉然巴、罗桑、曲桑、普布等,他们都是近十年左右迁徙来那曲的。这些艺人大部分在《格萨尔》演唱厅说唱,个别艺人在外说唱兼做一点生意,如那曲县艺人扎西多吉在那曲镇定居后,既以说唱为生,又靠给别人看病挣钱养家。由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开始在那曲镇盖房子,准备长期定居。最早来那曲的是次仁占堆,他1987年从申扎县来到那曲定居,现在已经成为那曲群艺馆的正式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组织、管理说唱艺人工作;另一位那曲艺人巴嘎也在那曲定居,并在群艺馆工作。

  他们有在演唱厅里说唱的经验,再加上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艺人接触和交流,使他们成为更加成熟的艺人。可以说,那曲镇《格萨尔》演唱厅的建立吸引了《格萨尔》说唱艺人集中到这里,而越来越多的艺人的到来,使那曲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格萨尔》传播与交流中心。

  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对《格萨尔》大规模抢救与弘扬,提高了说唱艺人的社会地位,使全社会对《格萨尔》文化传统价值达成共识。在牧区民众的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中,形成了以格萨尔文化为主要支撑的独特现象。在这种氛围中,培育了热爱《格萨尔》的一代年轻人,他们除了受到广播、报纸、书籍的影响外,格萨尔藏戏的广泛流传、格萨尔文化设施、中心的建立都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史诗《格萨尔》的氛围,使他们比父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格萨尔》,从而成为延续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代特殊人才。

  《格萨尔》说唱传统仍在延续和发展,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加以关注,使这一藏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杂志网 2008年07月14日 16: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江帆]走进文化持有者的真实世界
下一条: ·[车锡伦]“文本”“田野”及其他
   相关链接
·[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
·[东主才让 还科多杰]藏族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解析·[仁欠 张冲 仁青才让]卓仓藏族婚俗彩礼及其作用研究
·[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斯钦巴图]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岗措]藏族传统节日的地域性特点·[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甘南藏区提速“非遗”保护工作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