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虹]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作者:陈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21086
 


  第三,中国长者本位的传统观念影响了我国童话的叙事视角。中国伦理道德的基础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在同一血缘的家庭中,长者就是主宰,晚辈对长辈只能服从,不能反抗,家长制、宗法制色彩特别强烈。这种长尊幼卑的观念,既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又是衡量一个孩子优劣善恶的价值尺度。这样的文化观念熏陶下的教育观将教化儿童看作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和理所当然的权利,强烈的树人意识在童话中也如影相随,因而在对“成长”母题的书写中,维护儿童的独立人格不自觉地被对儿童行为方式的规范设计所取代。“在这个标准化的过程中,儿童的生命过程本身却被忽略了……甚至于我们的媒体表现儿童的天真,也是为了装饰成人社会,表达成人所要表达的思想。”[8]
  总之,虽然成长是所有童话共有的母题,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成长目标、成长途径的设计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包括童话在内的儿童文学也在努力探索着一条自我发展的生存之道。作家们力图通过对少年儿童的生命内蕴和精神特征的真实观察体验,并对其身心成长秘密及其自我体验作出刻骨铭心的探索,努力将创作从昔日严重存在的模式化与意识形态化倾向中解放出来。这种自觉的追求在审美情趣上“已由描写儿童世界与成人文化的关系,明显地转移到儿童世界与儿童文化自身,注意刻画年幼一代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心路历程和所关心与感兴趣的话题,及其凸现其中的社会文化文脉,表现成长,表现儿童世界与儿童文化自身的课题,这已成为90年代儿童文学最为生动的创作景观和美学目的。”[9]当代中国童话中的成长母题不再是对教育主义的简单诠释,而是渗透了对儿童成长中各种因素的观照,在诗意中力求表现出本原意义上丰富的生命质态。可以相信:在中国当代的童话创作中,对“成长”这个童话的永恒母题的书写将会展现出新的魅力与光彩。
  
  注释:
  [1]王列生.论文学母题的弹性发展[J].学习与探索.1992(1):111.
  [2]韦苇.外国童话史[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13.
  [3]杨健 郭成. 西方童话与中国神话中的人格特征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4)871—873.
  [4]洪汛涛.童话学讲稿.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9.
  [5]转引 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6:50.
  [6]班马.前艺术思想[M].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92.
  [7]卢梭著,李平译.爱弥儿——论教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1.
  [8]方卫平.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80年代以来少年小说略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28-31.
  [9]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225.
  
  参考文献:
  ① 王列生.论文学母题的弹性发展[J].学习与探索.1992(1)
  ② 杨健 郭成. 西方童话与中国神话中的人格特征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4)
  ③ 张艳 寂寞已久的星空[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④ 张淑玲.不一样的皮皮和皮皮鲁——两种不同的儿童观[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4).
  ⑤ 韦苇.外国童话史[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⑥ 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6.
  ⑦ 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原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6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平]基于模因理论的隐喻
下一条: ·[郑土有]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
   相关链接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杨丽嘉]颠覆:杰克·齐普斯童话理论的批判之维
·[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吕慧敏 彭尔爱]中西合璧、古今辉映·[陈泳超]吕蒂的童话文体研究解析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周巍]古代传说向都市传说的演进路径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
·[海力波]黄帝铸鼎飞升故事三神器母题与欧亚草原青铜文明·[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
·[姚慧]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严曼华]民间故事复合母题的复合特点及其限度
·[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
·[鞠荣坤]早期信仰实践中的动物崇拜·[董秀团 杨识余]白族的日月神话与日月崇拜
·[陈昭玉]民间故事母题链与故事变异模式关系研究·[施爱东]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