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张勃]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8 | 点击数:19323
 
就目前掌握的材料,笔者尚无法确定改火之制在唐代复兴的具体时间。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在唐前期宫廷中就开始这么做了。如韦承庆(?707)有首《寒食应制》的诗中就写到:“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盛唐以降,改火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兹以列表形式举出十数例。 
 
《全唐诗》中的位置(卷号)
作品名
与改火有关的诗句
作者
86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张说
131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祖咏
147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刘长卿
160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孟浩然
196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孙昌胤
233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杜甫
272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
陈润
273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戴叔伦(一作方干诗)
281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王表
306
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朱湾
309
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
郭郧
313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
崔元翰
329
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权德舆
384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张籍
574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贾岛
590
山头兰若石楠春,山下清明烟火新。
李郢
 

      从上面的诗句很可以看出盛唐以降改火活动在民间的盛行,其普遍的做法是,寒食节来临时将正用的火熄灭,到清明日重新钻木取火。这一灭一取构成了唐代的改火活动,寒食节的禁火则在事实上被重构为改火活动的组成部分,寒食节灭的火与清明日取的火也被分别赋予了“旧”和“新”的不同价值。显而易见,改火活动中,“旧火”是被遗弃的,“新火”是被渴望的,取得新火是目的,灭掉旧火是准备。总之,在唐代的改火活动中,清明日由于是取得新火的时间而更受人们关注,越发从常日里突出出来,这自然有助于清明日的独立成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从寒食节的兴衰看官方与民间合力对习俗的影响
下一条: ·[张勃]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用柳习俗
   相关链接
·[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牛钧鹏]敦煌讲史变文所见唐代民间文化合流现象探析·[张勃]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
·萧放: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 ·[海力波]从《庐江民》看唐代志怪中的祆教仪式
·[海力波]金液与苏摩:唐代志怪中的印伊文明元素·[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
·[郜冬萍 周磊]清明节中的游艺·[麦高温]祖先崇拜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古人如何过清明·[田兆元 刘慧]高校联盟模式下的节日文化谱系建构
·[周星]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预告║ 清明,拥抱春天的节日(CCTV-10 科教频道,2018年4月5日18:55)
·[任志强]狐与胡:唐代狐精故事中的文化他者·[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
·[严昊]吉祥思维在清明民俗文化时空中的嬗变·[冯志洁]江南蚕桑区清明卜叶习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