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赵德利/孙新峰]关中西府庙会的调查与文化思考
  作者:赵德利/孙新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0 | 点击数:16470
 

仅从以上这几个简单数字的对比中不难看出,由于庙会供奉的偶像及其提供给游客的娱乐手段不同,前来进香观光的香客(游客)身份也不同,他们的宗教信仰心理也大不相同。受教育程度高、拥有稳定公职的人员,他们的信仰心理相对淡漠;而接受文化教育较少、没有公职的农民,他们的信仰心理要强盛一些。

三、关于庙会的文化思考

庙会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保存着人类的精神信仰,映照着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步履印迹。人们对庙会文化的态度,反映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精神取向。

周公庙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相传从前周公庙会除盛大祭祀活动外,还有祈雨、祈娃娃、拜神、演戏酬神、民间物资交流等各类活动。尤其是周公庙后边的姜嫄圣母祠的祈子活动更具特色。姜嫄圣母祠祈子活动已有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传说已婚不育女子在此处与陌生男子耦合,以获得天神赐子。但当我们在科学精神高扬、市场经济之风劲吹的21世纪初年再次来到这个远近闻名的周公庙庙会时,发现周公庙庙会的古代形式如庙宇、唱戏、小吃依然存留,但民众执著的信仰与求子活动早已隐匿。文物管理部门无论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抑或是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说,已将著名的周公庙改造成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游览胜地。仅从前来官方庙会游览的香客(旅游者)身份和态度上也可以看出,官方庙会的文化内涵已大不同于庙会的原生情态。文物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有别于原生态民间文化形态。一年一度的庙会作为民间的一个盛大节日,召唤着民众从四面八方云集到这里,体现出了喜庆祥和、普天同庆的气氛,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政府(国家)在场的意义。

灵山和湫池村的民间庙会则较为完整地保持了庙会的历史文化情态。尽管前来民间庙会进香祈愿、求福的香客大都是农耕民众,文化程度和穿着打扮也不如官方庙会的参与者,但他们执著古朴的信仰态度,虔诚地叩拜于送子老母和佛祖神像脚下的情形,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古庙会的文化形态。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接受现代科学理性教育越多的民众,对传统信仰文化的信奉态度越低;身居城市、拥有公职的人员对传统信仰文化态度较淡漠,而久居农耕村落,对现代工业理性接受较少的村民却对传统信仰敬重有加。生活于传统生活文化之中的信众,以他们朴实的信仰和行动,保存了人类在历史过程中的种种念想和企盼,这种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为今天人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统生活习惯和传统信仰是人类历史的基石,它映照着人类的发展历程,为人类的现代价值取向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照。而且,正是传统的信仰支撑起了现代科学理性的文化多元论,令人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解悟到人类的历史生成意义,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绝将意味着人类自我断裂的可怕和可悲。因此,复兴传统,活化遗产,从此让人们代代相传,就是今天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基点。

从庙会的精神信仰角度来说,庙会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各种群体、各种生存共同体的生存发展。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对于非物质文化来说,民间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离开民间文化和民众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难以保存发展,也将不复存在。庙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种,理应受到保护。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民间庙会就是保护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肯定民间庙会也就是肯定中国的传统和历史。正是由于灵山、湫池村那些衣着简朴、态度虔诚的农耕民众对庙会信仰的坚守和保护,才使已有了上千年历史的民间庙会精神得以延续和发扬。民间庙会也只有在这种原生态古朴的信仰活动中,才能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当然,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扶持、经费的资助,这一点毋庸讳言。如果远离了政府主导性力量,现代工业文明下的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产将会更快地消亡。因此,要保护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的是要摆正官方和民间的角色位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限制为官者受短期政绩表演和经济利益膨胀驱使进行无度开掘。同时,要发动民间力量广泛参与,只有在民间文化的沃土中,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在现代文明的烛照下,健康地保存下去。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6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丹]传统共享与文化个性
下一条: ·[黄涛]论语言民俗情境的构成与功能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