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袁瑾]民俗场所精神的重建
——记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作者:袁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4 | 点击数:14819
 

要素之四:交流媒介

媒介是场所精神、情感意识交流的物质承载物与中介物。通过媒介,人们被带入了历史传统场景,通过媒介,情感得到了沟通和交流,通过媒介整个空间开始鲜活起来。作为商业街,河坊街上的商品成为信息交流的第一载体。

但是,单纯地复现历史的“真实”,并不能够达到我们古为今用的目的。真实性不仅是视觉表象的真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信息的整合筛选,保持连贯、真实的场所精神。

著名民俗学者陈勤建教授在长期民俗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保持历史传统的真实是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而真实性必须与文化遗产的固有性、当地特有性以及典型性相结合,通过必要的整合达到。(陈勤建,2005)总结陈教授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整合是我们对民俗传统自然生活态的一种人为干预手段,其目的就在于利用传统改变现实,把握未来。整合是利用原有的民俗因子,在现代意识的指导下,重新聚拢、筛选,达到特有文化心理背景中历史场所精神、心理情感的突出再现。

近几年来,商业街商业业态的布局、对民间工艺的保护等工作,为清河坊历史保护区重新找到了合理的定位:从单纯的以旅游带动经济,为保护而保护,进入到用从人与历史关系的平等眼光出发,寻求现代人对历史的理解与需要,进而将历史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以商促游、以游带商、使保护工作进入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机制。

整个清河坊历史保护区在商贸业态上,沿袭昔日清河坊历史文脉,充分挖掘、保护和恢复百年老店、专业特色店,形成五大特色:

1药文化特色。主要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种德堂、保和堂、中药博物馆等;

2茶文化特色。茶为国饮,杭州以盛产龙井茶成为著名的茶都。河坊街上聚集着翁隆盛茶庄、太极茶道、古青茶楼等杭城著名的茶馆,内有茶艺、茶道表演。

3饮食文化特色。餐饮店主要集中在高银巷、河坊街。装饰与老街整体风格一致,突出地方口味、历史特色。主要有状元馆、王润兴、西乐园、新丰小吃、药膳坊、万隆、景阳观等。

4古玩艺术特色。河坊街上的古玩玉器店铺主要有荣宝斋、宝贤堂、麒麟阁、雅风堂等。主要经营珍珠、古董、刀剑、玉石、钱币等。这里的古玩店大多集展览陈列、销售于一体,店内风格清新、典雅,颇有崇古风韵,大大提升了河坊街的文化品位。

5民间手工艺特色。老作坊、手工艺、吴越人家、评谈、说唱、杂耍等,在河坊街上最引人注目,让人驻足把玩,忍俊不禁。

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会根据自身的要求有选择性地截留历史的片断,延续城市的文脉。人之于历史的真实性,从来都不是被动地接受,人的伟大即在于他的创造性。对历史信息的重组、整合,在一定区域内体现完整连贯、和谐一致的历史精神,正体现了当代人对于历史原真性的思索和认识。

清河坊历史保护区,作为杭州发展人文生态城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态的组合既要体现出传统街区古老的风貌,又必须与市民的日常息息相关。因此,在商业布局上,比较适宜的方式应该是体现雅俗共赏,亲近自然的生活流状态。

自古以来,河坊街上中药铺林立,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历史悠久,口碑甚佳。特别是胡庆余堂“江南药王”,“真不二价”的招牌,俨然成了现代商业的典范。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大老字号中药铺重整旗鼓,聘请老中医坐堂门诊,出售药膳、药食;为市民免费提供药粥、药茶;陈列传统制药工具,展示传统制药过程。药铺,集看病、抓药,公益事业,博物馆功能为一体,吸引了大批本地市民,特别是老年市民。方回春堂自重新开张以来,每天凌晨三四点,就有老年人成群排队,等待拿号。每年冬至,各大药号纷纷免费提供腊八粥,整条河坊街上粥香弥漫,人声鼎沸。

说到市井之民,人们就不能不提到酒肆茶坊。这里不仅老人多,年轻人也十分欢迎。而茶坊的流行,得益于杭城整个饮茶风俗。在杭州,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坊遍地可见,河坊街也是比较集中的地段。这里的茶楼、茶坊与别家不同的就是规模不大、古风犹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极茶道,全然一副清装派头。店小二留着长辫,穿着长衫,在门口不停地吆喝着;时不时提着手中长嘴铜壶来个“莲花腰”(一种倒茶的方式),引来路人一片喝彩。听到有人叫好,他们愈加有精神,清清的水柱像小蛇一般,在他们手里上下翻腾,随即入碗,滴水不洒。如果你进去坐坐,那就一定要坐到临街的窗口,因为只有坐在那儿,小二才肯为你表演他们的绝活。当然,坐那儿茶钱也需多给点儿。茶楼市井之态可见一斑。

民间手工艺制作,手工艺人的吆喝、精湛的技艺、鲜艳的色彩组合、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一直都被视为市井文化相当突出的标志。在业态整合,重现昔日场所精神的过程中,清河坊也在可能的范围内采用“活世态”的方式保护民间手工艺人与他们的技艺。这里聚集着不下百家民间手工艺商铺,种类繁多,包括民间小吃(定胜糕、梨膏糖、龙须糖等),民间剪纸,面人,手工皮革制品,刺绣品,脸谱工艺品,民间乐器(葫芦丝、太平管等),玩具梳子等等。这些民间手艺人来自五湖四海,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可以来此租个小摊位,开始自己的小买卖。据悉,河坊街管委会已经建立了“中国民间艺人库”,目前已经大约有一百多位民间艺人入库。对于这些民间手工艺的搜集和保护,河坊街管委会做了很多艰辛的工作,而他们对于这些珍贵传统财富的认识和保护方式同样值得称道。民间手工艺通常产生于俗民生活世界中,熙来攘往的市井氛围正是其生存和自我发展的沃土。民间艺人通过与购买者——市民、旅游者的直接接触,汲取灵感,不断改进技艺。河坊街业已形成的市井氛围,得到了市民和旅游者的认同,为这些手工艺活世态的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劲松]新宁县麻林瑶族乡的“跳古坛”
下一条: ·[周福岩]从民俗的视角看礼俗社会的精英伦理
   相关链接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郭飞 赵岩]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楹联与场所精神探究
·[夏循礼]中国传统卫生防疫民俗本草概述·[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王天鹏]中国民俗学70年: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民俗变迁刍论·[李容芳]文化秩序与少数民族村落仪式民俗变迁
·经济民俗学:传统民俗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刘菲菲]妈祖信仰仪式的节庆展演和民俗变异
·[肖志鹏]旅游开发对乡村民俗变迁影响·[佟彤]民俗表演中的女性研究
·[刘英钟]海南儋州调声民俗保护与民俗旅游开发调研·民风民俗别随移民搬迁而消失
·[马小鸿]青神竹编工艺流程的调查报告·对话:时代变迁,民俗变脸
·【讲座预告】当代韩国民俗的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2013年中国民俗学会城镇民俗保护专业委员会工作简况
·[朱雄君]乡风民俗变迁动力的理想类型分析·[乌丙安]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
·专家谈民俗保护:应积极探索学界和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吴一文 蒙景村]仪式与表演中的叙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