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李越]人类学巫术观评析
  作者:李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30 | 点击数:9082
 

  五、总结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当然更加丰富,方法当然更加科学,不需要依赖巫术来填充自己的信仰,更不需要通过巫术去满足自己的愿望,客观世界的发展证明巫术的历史作用(曾经居于社会主流地位)已经被宗教和科学终结,但是这不不妨碍在评析巫术时大胆肯定其已经发挥过的功能,在早已认清巫术具有的欺骗性、伪科学性质的基础上冷静思考巫术曾经为我们的祖先、为蒙昧时代人类的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巫术依然长时间处在社会主流思想的批判之中,被习惯性的否定。

  因此,本文以文化功能视角思考中国巫术,在不否认巫术负面影响的同时从正面角度来看待,中国巫术的确在科学、艺术和文化传承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彰显着其独特的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弗雷泽.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119~201

  (2)侯玉臣《论巫术文化与儒家思想》历史研究《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54

  (4)臧振《蒙昧中的智慧》[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4

  (5)张紫晨《中国巫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7

  (6)格里戈连科著吴兴勇译:《形形色色的巫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

  (7)J.M.英格《宗教的科学研究》[M]金泽译

  (8)刘平《中国秘密宗教史研究》[M]第337页

  (9)毛建儒1 萨鑫2《巫术的历史作用及其终结》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JournalofTaiyuanTeachersCollege (No.2,2002)

  (10)向轼《近三十年我国巫术研究综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6期2010年11月

  (11)赵容俊《中国古代巫术对科学方面的影响》

  (12)赵容俊《中国巫术对艺术方面的影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3年第4期总第47期

  (13)武晓楠《浅谈艺术起源的“巫术说“》文化与传播

  (14)张白露《艺术起源“巫术说”及其悖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2期2006年2月

  (15)宋兆麟《巫与巫术》[M]四川民族出版社364页

  (16)初益辰1付成波2《原始巫术的社会整合功能初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5期(总第13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03-18 14: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宗迪]狐魅渊源考憗
下一条: ·[韩军学 刘军]云南多元宗教共处的类型与基本模式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
·[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
·[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