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两岸学者共论中华文化礼俗传承
——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观点摘编
  作者:顾定海 潘良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04 | 点击数:10579
 

  清明节展现了中华民族节日的正能量

  ■ 乔宽元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勾起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对先贤的感怀,对先烈的敬仰。年年有清明,年年不一样,展现了清明礼俗的巨大活力。中华民族有好多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但最具活力的要数清明节。千家万户遵循文化习俗指令,统一行动,全国数万家公墓、数千家殡仪馆给以强有力的支撑,为亿万公众提供了民俗文化的活动舞台,更为重要的是,还主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而使根植于千家万户的活力得以高度集聚,激发出巨大的正能量。这正是清明活力得以喷涌的重要原因。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DNA,但民族文化DNA凸显了民族特征,涉及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NA常有差异,但必有同一的文化DNA。除共同的价值观之外,从清明礼俗中也体现了文化DNA。

  中华民族的民俗节日,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活动形式。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中,能把家家户户全都动员起来,清明节是其中之一,其礼俗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是非常珍贵的。

  上海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加快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进程,清明节及其传统礼俗日渐简化,城市中的“清明味”较淡,但农村中基本依旧。然而,到了“十年文革”,清明礼俗当作“四旧”被破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清明节,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清明节让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活力集聚在一起,彰显出巨大的正能量。

 

  传统殡葬礼俗要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

  ■尉迟淦 中华殡葬教育学会理事长

  对过去的中国人而言,传统殡葬礼俗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有人质疑这样的事情,那么这样的行为不是被认为是疯子的行为,就是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行为。他们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的死亡本来就应该这样被处理。如果有人在处理死亡时没有按照这样的规矩来处理,那么这样的处理方式一定会被认为有问题。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传统殡葬礼俗的存在是有其存在的背景。如果背景没变,那么传统殡葬礼俗的存在自然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背景变了,变得和原先的背景不一样,那么传统殡葬礼俗的存在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殡葬礼俗是不一样的。例如农业社会背景的殡葬礼俗和工商社会背景的殡葬礼俗就不一样。既然不一样,那么旧有的殡葬礼俗当然就不再适用于新的背景。在不再适用的情况下,旧有的殡葬礼俗只有接受被淘汰的命运。如果旧有的殡葬礼俗不想被淘汰,那么它只有按照新的背景要求去改变自己。就是这种新背景的要求,让传统殡葬礼俗产生挑战与因应的问题。

  表面看来,这样的理解并没有错。因为,传统殡葬礼俗的确是在过去农业社会的土壤下酝酿出来的。因此,它的存在带着农业社会的形式。可是,现在环境改变了,这个背景不再是农业社会的背景,而是工商社会的背景。所以,在表现的形式上它不能再以农业社会的形式出现,而要以工商社会的形式出现。既然如此,它就必须面对时代变迁的挑战,找出能够因应工商社会要求的形式。

 

  清明文化现代演绎与和谐社会建立

  ■王宏阶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

  清明活动作为传统活动,在今日虽因宗族逐渐解体血缘家族意识淡化而减弱了其宗族性,但仍是维系人际关系重要的家庭活动,具体地说有联络亲族、处理家庭内部纠纷的功能。在清明祭祖活动中也可以确立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责任,更可以激励家庭成员继承先人生前良好的道德品行,建立良好的家门家风,可以说清明祭祖是家庭伦理结构的集中体现与完善机会。清明祭祖还有同亲、同事、同邻方面的关系穿插其中 ,尤其在社会变化中,这种宗族关系以小家庭出现,并以利益联系亲友,进行礼俗互动表现得更充分。清明祭祖活动中,社会人际交往形态得到充分展现,也应成为和睦家庭、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个体道德水平的契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的社区已非原来的社区,“社区新人”的不断涌入,以及“社区老人”因动迁而被城市边缘化,邻里之间相互不认识的情况已是十分严重,社区凝聚力的丧失有可能进一步增强。因此,利用清明节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类文明总是在抚今追昔中传承,而追思文化恰恰是文脉传承的本源体现。华夏民族古时以敬祖崇宗为上,孝敬先辈不仅是社会风行的礼仪,更是安邦治国的制度。它不仅体现在对前世的缅怀祭悼,更在于今生的孝悌忠信。 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文化是一个民族千秋万代永不衰败的法宝。经济发展了,我们更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清明文化也是这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联合时报 2014-03-3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马知遥]行走在晋豫大地上
下一条: ·山东省民俗学会推出“弘扬文化 拥抱春天”系列活动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