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孙军]哈尼族传统节日中的傩文化事像
——哈尼文化之“灵”初探
  作者:孙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21 | 点击数:12860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因远镇哈浦等寨的哈尼族(自称梭比人),他们称祭寨神为“三月节”(哈尼历),其时正是农历腊月下旬,野樱桃花盛开,透出春天的气息。节日前一天,全寨男子上山狩猎,女人下河捕鱼,必须捉到一只山中的白鹇鸟(梭比人认为这是最清秀的祭品)来献祭祖先。祭祀活动在村子中心固定的祭场举行,主祭人由众人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男性担任,还须卜鸡卦问神方能最后确定。节日历时三~五天,男女老少身穿盛装,主祭人耳挂鲜红色的白鹇鸟脚,白天黑夜坐在祭台上祈祷,全寨人满身插上野樱桃花踏歌环舞,表示对祖先的崇拜。梭比人的“三月节”,充满原始公社时期的浓郁古风。
“卡窝朋”,有的地方叫开秧门,有的地方称黄饭节,是哈尼族梯田农耕稻作活动演化成的重要节日,各村寨依据自己所处的地理气候确定,以本寨栽秧最早的人家为主举行,但要避开自家人的生日、属相日。1993年阳春三月,在布谷鸟的催种声中,我们登上了哀牢山,正逢羊街乡文化站工作人员尼黑戛家开秧门。清晨,唢呐声悦耳,长号声在长空中嘶鸣,帮助他家耕种的亲戚男人扛着锄头犁耙,女人穿着节日盛装,背着背箩来到他家门前参加“开秧门”祭仪。家族老人在堂屋门前边祭祀边高唱:“布谷鸟叫了,秧苗已经长得比田埂还高。小姑娘小伙子哟,赶快栽插收成才好……”家人向族里长者敬“闷锅酒”,感谢他们提醒不误农时;把象征秋天收成好的黄糯米饭、吉祥如意的红蛋分给来帮忙栽秧的人们。吹唢呐者在前引路,老人唱着《春耕歌》来到田间开始劳作。调皮的小伙子挑秧来到田埂上,将秧把摔到姑娘身旁,溅起的泥浆洒在她们的新衣服上。姑娘们并不生气,喜笑颜开地抠泥巴抛向小伙子,打起欢乐的“泥巴仗”。唢呐在伴奏,老人在田埂上歌唱:“天门开了!地门开了!秧门开了!年轻人打起泥巴仗,有说有笑栽秧腰不酸……”由主人家栽下头一把秧后,妇女们便展开了劳动竞赛,谁都不愿落后,让人们耻笑蠢笨。唢呐声中,一行行新绿在伸展;古歌声里,一层层春色铺满山。崇尚大地的民族,热恋农耕的心情都在这首演奏了几千年的春耕交响曲中表现出来。
“苦扎扎”是哈尼族的又一重大节日,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为“六月年”。这是一个反映哈尼族开创梯田稻作历程形成的节日,悲壮而欢乐,闪烁着傩文化的神奇色彩。据《元阳民俗》一书中介绍:很久很久以前,哈尼祖先从“刀耕火种”,毁林开荒,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中醒悟,为了子孙后代安居乐业,他们开挖梯田,进行农耕稻作。由于大量开垦梯田,得罪了山上和地下的动物。蚯蚓、蚂蚁抗议说,山上开田的人,挖断了它们的手足和脖子:狐狸、豺狗、野猫说哈尼人毁了它们的窝,便到天神那里去告哈尼人。神殿里判事的神官是聋子“乌四”,他看着动物们哭哭啼啼来告状,又见野物们断肢缺臂,便不问青红皂白,判哈尼人每年六月杀人头供祭野物们的亡灵,并准许野物遭踏哈尼的庄稼。这个不公道的判决坑害了哈尼人,每年六月都必须砍自己人的头祭奠野物,老人为失去儿女而痛哭,青年人为失去亲人而伤心,哈尼人都为被砍头的亡灵悲声大放,哭声惊动了天神“么咪”,他下界来得知神官“乌四”的错判给哈尼人带来了苦难,便亲自改了判。“么咪”告诉野物们说,哈尼人整死了你们千千万万,而你们一年只杀他们一个人,不解你们的恨,我要把哈尼人都吊在空中活活将他们饿死。野物们不知是计,高高兴兴地走了。天神“么咪”转对哈尼人说,每年的今天,你们高高立起秋迁来荡,支起磨石来旋转,只准杀牛头供祭,不准再杀人头祭野物。又叫哈尼“么筛”阿皮扮成神灵深夜呼唤牛肉甜,人肉苦。从此,天神“么咪”给哈尼立下的这个规矩,世代流传,成为盛大的“苦扎扎”节。这个古老的神话,生动地反映出哈尼族在改造自然中的艰难历程和万物有灵崇拜。每年节日祭祀时,贝玛都要用歌声咏唱这段古老的传说,不忘天神给哈尼人带来的幸福。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哈尼族为了发展生产,获得食物,曾经历过“猎人头”祭祀的野蛮阶段,也让人感悟到哈尼先民在“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时期,他们的心灵里完全是一个鬼神世界。在“人化自然”的历程中,付出了多少牺牲,才开创出雄奇壮丽的层层梯田,摸索出一套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的经验,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丰衣足食。
“苦扎扎”节中的傩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羊日开始过节,上午,家家杀鸡祭祖,中午每户派出一个强劳动力上山选一棵长得标直、无病虫害的松树来做磨秋梁,由贝玛或管事砍第一刀,然后大家动手把树砍好,从深箐中割来野藤拖着磨秋梁回寨。待到第五天(属鼠日)清晨,家家都用新竹筒去背清泉水来做饭菜,全寨杀猪宰牛分到户做成祭品,请谷物保护神“威嘴”、“石批”和祖宗来家中受祭一起过节。次日,全寨穿节日盛装来到秋场,老者安装磨秋,青年小伙蹬高拴好秋迁,挂上刺条驱鬼,摆好祭品祭秋神。贝玛或老者祷告:“天神、地神、山神、秋神保佑哈尼人,在一年一度的苦扎扎节里,请小天神‘威嘴’、‘石批’和你们来过节,同庆同乐。大家尽情地荡秋迁吧,有神和祖宗保佑你们”。第三天(属虎日)下午,全寨都要把诸神和祖宗送出门。拿着供在堂屋中的青松枝,用栗树枝做成的拐仗和一个啃过的骨头,点着火把边在家里敲打边说:“神灵出来吧!‘威嘴’、‘石批’出去吧!该吃的吃完了,该唱的唱完了。拿着啃不完的骨头去吧!明年又请你们来”。一直送到寨外,把松枝、火把、棍子放在地上,磕头作揖后返回家中。
“新米节”,哈尼语为“车施抽扎”。一般在农历7 月新谷金黄时举行。各家各户在自己的田里谷子即将成熟时,便纷纷开始祭谷神、选种和过“新米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欧阳静]无根——农村婚丧仪式的锐变
下一条: ·[黄光成]民族生活习俗的内涵及嬗变轨迹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
·[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宋明艳]日本学界傩文化研究文献辑录:学者群像与成果述评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