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孙军]哈尼族传统节日中的傩文化事像
——哈尼文化之“灵”初探
  作者:孙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21 | 点击数:12859
 
哈尼人家新年家庭宴会上,老人虔诚地祭献祖神后,三个身穿节日盛装的奕车姑娘穿梭端上美味佳肴,足有六十多碗菜,很多山珍野味,都是平时积贮好的。哈尼人有个习惯:“宁愿饿一年,也要吃好过年这一天”。姑娘们殷勤为客人一一斟满酒,老人端起碗朗声唱祝酒歌,豪爽地向客人敬酒。席间,姑娘们频频上酒,老人神采奕奕地吟唱哈尼族古老的历史和英雄的祖先。老人吟唱的内容,几乎都在姑娘们的服饰上。姑娘们色彩斑斓的服饰,实际是一本内容深邃的书,荟萃着哈尼族的历史文化。这本无字之书,只有哈尼族自己才会读,才能领悟其深层蕴涵。她们胸前挂着的银制鱼,是哈尼族的图腾。传说,大鱼创造了天地,也创造了人种,男的叫直塔,女的叫塔婆,他(她)们是哈尼族的始祖。龙神向塔婆赠送了三个竹筒,里面装着稻种,她带着儿孙辛勤播种,哈尼人才有了饭吃。姑娘们的扣饰,状似水母、螺蛳,腰上也挂满银质水生动物,这是原始时期采集食物的徽记或家族图腾物,奕车女人头上戴的白色三角帽,则是纪念在一场远古的战争中,哈尼人遭到围困,聪明、勇敢的祖先乘着白雾弥漫,率领哈尼人悄悄突出敌人包围圈,使民族得以生存的故事,白雾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神。哈尼族图腾崇拜、灵物崇拜、祖先崇拜之根,通过祭祀和节日活动,在贝玛和老人的吟唱声中,深深植在后辈人的心田里。他们就是用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延伸着自己的历史文化,灌输民族精神。
农历十月第二轮属兔那天哈尼人过十月年,家家都杀猪宰羊,舂粑粑的声音此起彼落,像在吟唱着一首节奏强烈而古老的歌,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喜气洋洋,姑娘小伙们正忙着立秋迁架。上午九点多种,各家送来了祭祖供品,摆满贝玛家土掌房上的竹桌和篱笆片。贝玛端坐中央,参加祭祀的老人和壮年男子汉分坐两旁,气氛肃穆。保管铓鼓的老人磕头作揖,取下送至房顶上。贝玛和他的助手杀鸡取血点在铓鼓上,又洒酒献饭,口中念念有词,祷告铓神鼓神,后用手轻轻敲响,打击乐手们才能接过敲打起来。铓鼓声中,贝玛率众祭祖,在“哦—伙!哦—伙!……”的呼喊声中贝玛的助手——批玛双手挥舞纸扇带头跳起古老的祭祀舞蹈,众人呼喊着跳起来。
祭完祖先和铓鼓神,男人们敲着大鼓在寨子中跳跃,全寨人族拥着他们涌向寨中央的祭祀广场。贝玛祭祀祷告完后,男人豪饮酒、大块吃肉;妇女们身着盛装,头戴笠帽,挥舞双扇,成群结队翩翩起舞,彩带纷飞,脚步杂踏。舞蹈逐步从祭祀傩舞向娱乐性转变,男子汉们呼喊着加入,群情激昂,边跳边互相灌酒,有的跳散包头都舍不得停一下,边跳边缠,忘形狂欢。
秋迁场上,是男女青年聚集游乐的地方。粗壮的龙竹作成秋迁架,比二层楼房还高,立柱上绑着青松蕊,横梁上吊着粗而柔软的藤子。待贝玛祭完秋迁神,第一个荡过后,青年们蜂涌而上,各人施展本领,争夺秋迁。姑娘们捷足先登,互相帮助用绳子系住裙子下摆,以免秋迁飞高时出现不雅观。小伙子们主动帮助送秋迁,有的乘势攀上,嬉笑声中,与姑娘成对象燕子穿云,飞上蓝天。
“昂玛拖”意为祭寨神。一般在哈尼历的二至三月(农历十一至十二月)举行,是所有哈尼村寨都进行的一项重要公祭活动。在哈尼族执着地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中,祖先崇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从崇拜大自然的伟力到崇拜人类自身力量(有功有德的祖先)的重心转移。哈尼人认为:“昂玛”(西双版纳、澜沧的哈尼族称为“儒玛”)是哈尼村寨的最高保护神。他保佑着村寨的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发展。
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和澜沧县惠民乡老旱谷寨,那里是边境地区哈尼族(雅尼)聚居区,执着而顽强地保持着比较古朴的文化传统。高大的“龙巴门”耸立寨外,每寨有“龙巴门”三道,正门一,侧门二。正门高八尺,侧门高六尺左右,上挂斩鬼木刀和避邪器物。正寨门前左侧佇立着树木雕琢成的裸体生殖神像,是社神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哈尼人认为,“龙巴门”内可以得到神和祖先的保佑,离开“龙巴门”就离开神和集体,必遭惩罚。触动寨门外的男女裸体神像,全寨就不得安宁,甚至搬迁。神秘的“龙巴门”和祖先崇拜,构成雅尼人居住地区神奇的文化特色。
雅尼人称祭寨神为祭“红石天”。祭红石天,已经源远流长。哈尼人的巫师分为“儒玛”、“贝玛”、“尼玛”。“儒玛”很可能是古代原始公社时期政教合一的部落领袖,父子相传,延袭至今。在哈尼山寨中享有崇高威望,负责全寨事务。祭寨神就是祭已故的“儒玛”。“贝玛”专司祭祀和驱鬼活动,专由男性担任,父子或师徒相承。“尼玛”男女都可以充当,占卜吉凶,以巫术和草药为族人治病。上述三人加上铁匠,成为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哈尼山寨的领导核心。“儒玛”死后,被尊为寨神,每年祭祀。届时,全寨停止农事活动,身穿节日盛装,敲着象脚鼓,到寨外去祭寨神,因最早逝世的“儒玛”已无坟墓可寻,大部分村寨便在以前埋葬过“儒玛”的老林中,确定一棵树为寨神。元阳县土锅寨、新平县堵岭寨的哈尼族祭寨神活动,其祭祀程序基本相似。全寨人载歌载舞来到寨外,妇女只能远远地歌舞遥祭,只有“儒玛”的传人、“贝玛”、“尼玛”、“老人和男子可进入寨神林”。“儒玛”的后代或经过公推神定(占卜)的主祭人端坐神树侧主持祭仪,“贝玛”、“尼玛”等奉上黄糯米饭、红蛋等供品,杀鸡滴血,用鸡翅毛蘸血插入小石窟中(象征祖先居住的地方)。待将鸡煮熟后奉到挂着图腾和祭祀器的寨神树前,由主祭者剥开鸡蛋、斟酒率众跪拜。有的还用竹桌抬着祭品跳古傩舞,呼喊祖先的灵魂来受用祭品,保佑子孙兴旺发达,吉祥幸福。另外,要在神树前杀一条大肥猪,用山草烧掉毛,烤黄后一家分一块带回家中煮熟后祭祀家支祖宗,保佑家人平安。下午,各家各户都要把吃饭桌抬到寨子中央的街道上,端来最好的菜肴,摆好街心宴,先由“儒玛”、“贝玛”和长辈就坐,各家依次坐于桌旁。由“贝玛”祷告祖先,保佑人丁繁盛,粮食丰收,种一年够九年吃……并向祖先显示全寨团结和睦,子孙满堂,请寨神放心回神林去。然后,纷纷向“儒玛”、“贝玛”和长者敬酒拈菜,祝他们健康长寿。席间,老歌手吟唱哈尼族的古老神话和英雄史诗;妇女们踏着铓鼓点子, 跳起舞蹈,欢声笑语在山寨中回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欧阳静]无根——农村婚丧仪式的锐变
下一条: ·[黄光成]民族生活习俗的内涵及嬗变轨迹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
·[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宋明艳]日本学界傩文化研究文献辑录:学者群像与成果述评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