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川]清代西藏地方的瓦合山神崇拜考述
  作者:王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12 | 点击数:19904
 
有泰日记中首见“瓦合山”系他引用“梅曾亮从吾轩《从征记事》”对于瓦合山的记载:“入打箭炉西行四十日至恩达塘之瓦合山,金鼓声立致风雨,岂荒徼绝域,人有怪征,地气亦殊,与盖天高地下者,自然之气也。”(29)十一月二十五日(1904年1月12日)有泰、余钊等人早发恩达寨,翻瓦合山。对此,随员吴崇光记道:“瓦合山,此山两顶,第一顶系平坦,一望无涯,周围百余里,风大如刀割面。第一山顶共四十里,第二山顶亦四十里,由顶而下,见前面有松林,即瓦合塘矣。又十五里抵瓦合寨,有将军庙一座。”(30)
由此可见,余钊《瓦合山神记》所说的“癸卯岁冬”进藏过瓦合山系于1904年1月12日前后,当时“瓦合寨,有将军庙一座”的情况表明瓦合寨建有一座瓦合山神庙;十五里之外的瓦合塘,也建有一座瓦合山神庙。后来经川藏线返回内地时,有泰、余钊于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初二、三日(1907年6月12、13 日)再次经过瓦合山,有泰记道:“(初二)行四十里,过瓦合寨,即来时住处,鹤孙诸人住此,瓦合塘房无多,顺河西行,复翻疙瘩山,松柏亦有,行二十里,瓦合塘宿站,即在翊化军库(本朝衣冠,匾对甚多)先行礼,在东房住……鹤孙有木刻记一横额,已悬挂,民户才十七人。……初三,翻瓦合山,无雪无风,神佛庇佑。”(31)这一记载表明当时余钊《瓦合山神记》在瓦合塘的瓦合山神庙“已悬挂”。
之后,有泰、余钊等人于十二月二十四日(2月9日)到达拉萨;二十六日(2月11日)在拉萨扎什城关帝庙(非磨盘山关帝庙)“行九叩礼,文昌帝君前行九叩礼,并衙神、龙神、丹达神、瓦合将军前行六叩礼,马神前行六叩礼”。(32)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一(2月16日)有泰在驻藏大臣官署的“马王、瓦合、丹达神、衙神、龙神、龟神前行礼”。(33)
有泰日记关于余钊《瓦合山神记》的记载,除了前引“已悬挂”一条外,更有余钊成文前后的其他细节记载: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十六日(1906年7月7日),“鹤孙来商《瓦合山神记》”,此时余钊草毕碑文。十九日(7月10日),“早,鹤孙送到文卷,乾隆五十八年,《会典礼部例》敕封丹达山为‘昭灵助顺山神’,又丹达王驻藏大臣所叙折内。光绪八年本有将军封号,敕加瓦合山‘翊化将军’,均由春秋二季地方官致祭”,看来余钊虽然认为瓦合山神本事“无从考证”,但是为了撰写碑文还是下了一番查阅、考证工夫的;六月二十日(8月9日),“早,鹤孙过谈”,“所著《瓦合山记》已刻成,令其拓之,可与《丹达山记》并传,详则过之,措辞亦较其得体。余所作《蒋念亭事略》,付之刻板”。(34)
根据上述记载,可见,《瓦合山神记》系余钊于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完稿并刻成;其效果既与有泰所言《瓦合山神记》“所言可与《丹达山记》并传”相近,又与《瓦合山神记》所言“将与崔巍赫濯丹达山王并永千古矣”相似。关于此点,近来已见有论文言及。(35)
 
二、瓦合山神的原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瓦合山神的原型
光绪三十二年从打箭炉出关的张其勤(《有泰驻藏日记》有关于张氏的多条记载)过瓦合山时,于瓦合塘见到了“瓦合将军庙”:
 
过瓦合塘,复上小山,山麓有瓦合将军庙。相传康熙间,云南某镇军统兵至此,一夜风雪,人马俱僵,土人立庙祀之,颇著灵异,……相传丹达、瓦合两山皆有神,行者至此,马去铃,人屏息。违则阴云骤合,雨雹交至。考……瓦合山,于光绪七年经藏使色公楞额援丹达成案,奏请封号,八年敕封“翊化山神”。然原奏未详神姓氏,亦无爵秩,俗呼为“瓦合将军”……或谓瓦合神系云南镇军某,统兵赴藏,因误放枪炮,震惊山灵,风雪大作,顷刻深丈余,全军尽没。……今两山麓各建庙宇,往来行人过必祈祷焉。前藏亦有两庙,均入祀典,春秋致祭无或缺。(36)
 
民国时期,曾履川边的查骞有类似的记载:
 
瓦合山,于光绪七年藏使色楞额援丹达山神案,奏请封号,敕封“翊化山神”。原奏未详神姓氏,亦无爵秩,俗呼“瓦合将军”而已。瓦合山神庙,碑记略载,神为云南镇军,统兵赴藏,窃疑山神谬妄,施放枪炮,风雪大作,顷刻盈尺,全军冻死。亦不详姓字。……以故夷汉敬祀,过往祈拜。前藏亦有丹达、瓦合两将军庙。列入祀典,实皆勤没王事,庙食蛮荒,有功于国宜祀者。(37)
 
民国晚期杨仲华《西康纪要》则说:
 
前清康熙五十九年,云南官兵三百余人至此[瓦合]山上之一柱峰下札营,夜中风雪,人马僵仆,尽陷窖中。(38)
 
张其勤《炉藏道里最新考》、查骞《边藏风土记》、杨仲华《西康纪要》的上述记载,与余钊所撰《瓦合山神记》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论:瓦合山神的原型是康熙五十九年赴藏的云南“总镇某公”(姓氏史料阙载),当时他“率弁兵五百余人,会战行次瓦合山”(一说“云南官兵三百余人”),无论是“误放枪炮,震惊山灵”,还是盲目“施放枪炮”,结果是“夜,大风雪,人马冻压尽僵”。事后,“土人立庙祀之,颇著灵异”,“夷汉敬祀,过往祈拜”。事闻,由于后人“敬佩其忠勇”,光绪七年,驻藏大臣色楞额援丹达山神案,奏请封号,次年朝廷敕封“翊化将军”,“列入祀典,祭享春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翼祥]简论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下一条: ·[苏永前]想象、权力与民间叙事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
·[钱寅]论承德都城隍庙所反映的“夷夏秩序”·[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
·[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白宇翔]实与俗之间:清代湘潭的瘟疫与防治·[龙圣]清代冕宁的村庙组织、村治实践与村落内生秩序
·[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孙芳]清代民国时期春牛图年画的文化艺术解读·[任雅萱]构建的系谱
·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李晓宁]礼俗互动视角下清代以来北京村落香会研究
·白玛措:《牧民的礼物世界》·[龙圣]清代白帝天王信仰分布地域考释
·[肖海明]试论清代《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邵卉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西藏传统制陶技艺调查
·[肖坤冰]从“高地”到“低地”——从“佐米亚”概念看清代云南边境的普洱茶贸易与族群互动·[周晴 宫清华]清代以来粤北排瑶林农景观的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