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谢桃坊]略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考证方法
  作者:谢桃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13 | 点击数:9662
 

  考证方法既是一种方法论,亦是一个科学思维过程。我们进行考证时,因面临的诸种复杂的学术问题,还得采用具体的方法。这可概括为四类:(一)小学方法。中国学术自来以治儒家经典为主,为了注释经典而兴起了“小学”。它包括以《说文解字》为主的文字学,以《广韵》为主的音韵学,以《尔雅》为主的训诂学,用以考释经典文字的形、音、义。考据所涉及的文献的重要字词都须用此方法以求确切的解释。(二)文献学方法。传统的文献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凡考据涉及文本源流、真伪、时代、异文等问题都须用此方法。(三)科学方法。这是引用自然科学方法,或称实验方法。顾颉刚理解的科学方法是:“我先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许多散乱的材料,再用这些零碎的科学方法实施于各种散乱的材料上,就喜欢分析、分类、比较、试验,寻求因果,更敢于作归纳,在假设、搜集证成假设的证据而发表新主张。”(四)史学方法。胡适称之为“祖孙的方法”。他解释说:“他从来不把一个制度或学说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总把他看做一个中段,一头是他所发生的原因,一头是他自己发生的结果。……指出他们的历史背景,故能了解他在历史上占有的地位与价值,故不致有过分的苛责。”在考证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时,通常绝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遵循科学思维的过程,形成一个具有个性的、合理的、内在诸多因素统一的逻辑结构,体现出细密的窄而深的研究精神。

  我们从事古典文学的考证,这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结构。(一)以目录学为学术的指引,以便检寻到所需的文献资料,懂得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训诂的基本知识,它们皆是治国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二)熟悉四部的重要典籍。中国典籍按传统的分类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成都学者刘咸炘谈到治国学的经验,主张从博入手。他说:“欲求成学,必须自读,盖国学与科学不同。……若吾国学,则四部相连,多不可画疆而治。”这即是说,科学是分门别类的专门学问,我们的国学则是具有综合性质的,不能分治。我们虽然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但若进行某些学术问题的考证便会涉及到四部书。这四部典籍显然不能遍读,但其中重要的典籍——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典籍是我们治古典文学的基础。(三)中国文学史知识。这包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文学家、文学作品等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以便判断所考证的问题在文学史上的学术地位与价值。(四)专业知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部分,按时代和文体可分为若干专业的研究方向。考证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学术问题虽然属于基础研究,但又是很艰难的研究,因而只有对本专业相当熟悉,对某个作者、某种文集或某种文学现象有深入的认识时,才可能发生疑问,引起兴趣,设立假说,进行考证。当然我们不可能在以上四方面皆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的情形下才去进行考证,而是在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在工作中不断由点到面地扩充知识,逐渐进入窄而深的研究。

  学术考证的价值在国学运动和庸俗社会学盛行的时代曾受到怀疑与否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钱穆在《古史辨》第四册《序》里对来自学界对考据的攻击作了回答。他认为考据的成果是创立新说,“发前人所未发”;考据之事虽然细碎,但为通论的基础;考据虽争辨事实,但为义理的依据;考据家虽以怀疑而破坏成说,但“决其疑而信定”。最后他说:“若谓一民族对其自身历史文化之知识,尚复有闻,则关于历史文化知识之考据焉得无用。”我们可以说,凡是关于中国文献与历史的若干狭小问题的考据,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仅有学术的意义;它的成果分别为其他学科作为事实的依据,以推动学术的向前发展;它表明中国的学者能够自己解决这些困难的学术问题。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考证的意义也是如此。我们研究古典文学,可以发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可以阐扬其中高尚纯朴的品格而陶治人们的道德情操;可以分析其中的艺术表现而让人们获得古典艺术美的享受。然而关于狭小学术问题的考证却没有这些作用。例如我们通过考证可以证实孔子没有删定过《诗经》,还原《诗经》的文学真实面目;可以辨清屈原确有其人,可以知道他的生卒年,而且证实《离骚》是他的代表作品;可以见到《西厢记》故事的发展及主题思想的演变过程;可以弄清女词人李清照的苦难的生平事迹;可以解读李商隐《无题》诗的隐密含义;可以相信李白确是两次到过京都长安;可以考知《西游记》的作者是谁。这些考证成果是我们研究古典文学进行思想和艺术分析的事实依据。这些考证是古典文学研究的范围,却不是用文学研究方法可以解决的,而是必须用考证方法才能解决。在此意义上,这些考证又实为国学研究的对象,其成果是古典文学研究的基础。刘咸炘在《治史绪论》里将“考证事实”的“史考”列为史学的首位,而关于考证与史的关系,他认为:“考证在成书之先,然不能成书,则止是零碎事迹,不得为史。”这即是说,历史考证是历史著述的准备工作,而并非历史著作,不能成其为史。古典文学研究与考证的关系也是如此,即考证不是文学研究,仅是文学研究的基础或准备,但它应在文学研究之先。其学术意义亦在于此。为了古典文学研究的发展,许多狭小问题的考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期待出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考证,出现更为精密细致的考证,出现特具卓识的长于考证的学者。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京 王晓葵]解说《民间传承论与乡土生活研究法》
下一条: ·[刘悦笛]游戏本体、观者参与和存在扩充
   相关链接
·[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蒂莫西·坦盖利尼]民俗学显宏镜——计算民俗学面临的挑战·[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
·[吉国秀 郭晓宇]知识图谱分析的可能性与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顾瑞强 孙令山]舜帝生地及其古迹考证
·[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刘文江]“类民俗”与城市经验文化
·[察应坤]沙土褯子考证·[林继富 李晶]本土与西方:胡适民俗学研究方法的抉择与应用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李淼]质性研究方法本土化:反思与建构
·[民文沙龙第2期]“神话母题的研究方法”综述·[赵秀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音巴雅尔考证
·[陈祖英]1937-1949中国传说研究述评·探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赵学清 孙鸿亮]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赖立里 张慧]如何触碰生活的质感——日常生活研究方法论的四个面向
·[张卓晶]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三种民俗语言研究方法·[福田亚细男]民俗学的研究方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