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金文]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传说看铜鼓的厌胜功能
  作者:陈金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30 | 点击数:12504
 

  南宋朱辅的《溪蛮丛笑》《铜鼓》篇记载:“麻阳有铜鼓,盖江水中掘得。如大钟,长筩三十六乳,重百余斤。今入天庆观。”[20](P155)这里就记载了一个在江水中出土铜鼓的实例。本人以为这一记载可以作为古代社会人类以铜鼓镇伏想象中的妖龙或其他水怪以期消除水患的证据。另,广西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张东茹同学在田野调查时,曾亲眼看到广西东兰县民间铜鼓艺术传人韦万义老人在深潭中撒网捕鱼时捞得的石鼓[21]。韦万义老人讲,从前,铜鼓与水鬼搏斗也有失败的时候,失败后就会变成石鼓,后来布洛陀让大家在铜鼓耳上挂上两只羊角,铜鼓才战无不胜了。本人以为,铜鼓变石鼓只能是出于百姓的想像而形成的传说。韦万义老人从潭中捞得的石鼓大概是铜鼓的替代品。铜鼓造价高,人们在举行厌胜仪式镇伏水怪时,有时可能因经济方面的考虑以价格比较低廉的石鼓代替铜鼓作为镇物。

  就上述铜鼓传说来看,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汉族地区一样,在古代社会也曾流行以厌胜法禳除各种自然灾害的习俗,只不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在施行厌胜法消除虎患、蛇灾、旱灾、水患等自然灾害时,使用的镇物是具有地域特色,为该地区群众视为宝器或神器的铜鼓,这是与广大汉族地区所不同的。

  综上所述,本人以为,从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的民间传说来看,在古代社会,铜鼓除了具有以往学者们所认为的娱乐、祭祀、贮贝、葬具、传信集众、战争助威、显示财富等方面的功能外,还经常在人们举行的禳除自然灾害的厌胜仪式中被作为镇物来使用,尤其是时常作为镇物被用来禳除水患。至于为什么从传说来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所举行的厌胜仪式多为禳除水患,本人以为,这当与南方江河纵横,雨水丰沛,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以水患最为经常有关。

  铜鼓文化历史悠久,波及范围广大,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目前,相关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自然也需要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当中来。今本人作为一个民间文学研究者,就有关铜鼓的传说谈谈自己对古代社会铜鼓社会功能的认识,自知因孤陋寡闻,本人的浅见拙识有可能会贻笑于大方之家,但也算是为铜鼓文化的研究贡献一个新的视角吧。

  参考文献:

  [1]梁太鹤.法器与礼器[J].民族艺术.1997.增刊.

  [2]刘世锦.马克思主义论民间文艺[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3](明)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山东省济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宁风俗通览》[M].济南:齐鲁书社.2004.

  [5]姜彬.《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6]万晴川.《巫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宋)李穆,汤悦,李昉等.《太平御览》(二)[M].北京:中华书局.1960.

  [8](汉)扬雄《蜀王本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9]杨丽萍.中国名胜八大牛[J].华人时刊.2009.(1).

  [10] (清)倪文蔚荆州万城堤志[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1 ]苏怀杰.千古名胜广济桥[N].潮洲日报.2003年10月22日。

  [12] 岱年、世杰.水族民间故事[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13]红波.红波诗文集·故事传说卷[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

  [14 ]篮鸿恩.壮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15] 容小宁.红水河民族文化艺术考察研究[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16] 天峨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领导小组.天峨县民间故事集成(资料本)[M].1988.

  [17 ]广西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毛南、京、仡佬、回、彝、水六族故事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18]岱年、世杰.水族民间故事[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19]贵州社科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研室.布依族民间故事[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20] 符太浩.溪蛮丛笑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21]张东茹.壮族铜鼓传说的文化研究[D],附录三:东兰县铜鼓文化考察小记.广西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9.

  (本文发表于《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梅燕]裕固族鄂博祭祀的当代变迁与社会功能
下一条: ·[叶涛]浙江民间信仰现状及其调研述略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王晴]乡村振兴战略下竹马会传说的遗产化实践·[屈啸宇]话语意图视角下的民间传说叙事形态
·[金媛]湖南省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洪哲泓]真神与凡夫
·[刘程杰]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形象及其道教元素·[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陈泳超]作为文体和话语的民间传说 ·[王尧]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
·[张金金]“无份”与“有份”·[杨晓红]附会与挟君自重:民间传说中的帝王形象存在
·[王焰安]韶关客家民间传说类型概说·[孙英芳]作为生活实践的地方传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