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周郢]碧霞元君封号问题的再考辨
  作者:周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6 | 点击数:12671
 
即使如此,也很难将“明初”视为碧霞元君信仰“由纯民间信仰转向官方认可的民间信仰”的“关键”时间。因为碧霞元君信仰兴起是由于宋真宗“新玉女之像”的造神运动而引发(虽然真宗并未加封号),真宗并“御制”记文为这一女神张目,此事屡见史籍,应是史实而非虚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云:“(大中祥符元年九月)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泉源素壅而浊。初营顿置,山下醴泉发,池水亦涨,及工役升山,其流自广,清泚可鉴,味甚甘美,众赖以济。王钦若请浚治之,池侧有石像,颇摧折,诏刘承珪易以玉石。既成,上与辅臣临观。辛酉,遣使砻石为龛,奉置旧所,令钦若致祭。”又《玉海》卷一七一《宫室·池沼》“祥符泰山玉女池记”云:“祥符元年议东封,先营顿置。泰山顶有玉女池素壅而浊,至是泉忽湍,清泚甘美,工徒赖以汲用。经度制度(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池侧有石像颇摧折。九月,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辛酉,像成,召宰臣观于崇政殿西序,遣使砻石为龛,奉置旧所,钦若致祭。十月己丑,上作记示辅臣。庚戌,上步自御幄观玉女泉,命王旦等观圣制石记。”又同书卷三一《圣文》“祥符泰山铭赞”等条云:“祥符二年(1009)五月戊午,对辅臣于后苑,出御制御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司命天尊、仁圣天齐王、周文宣王、玄圣文宣王《赞》,《玉女像记》示之。”因玉女信仰先由皇帝所提倡,虽然其从未获列官府祀典,但从一开始便明显带上官方色彩,如岱顶天柱峰有宋元祐六年(1091)兖州知州谒玉女祠刻石:“兖海守刘衮奉诏祈雪,次谒玉女祠,率巡山刘孟、邑令林会登二绝顶,临四观,遍览胜概。元祐丁卯孟春三日。”这是官员最早拜谒玉女之记录。随着宋金易代,玉女信仰又影响至女真皇室。岱顶大观峰有明昌元年(1190)濮国公主谒祠题记云:“皇姑濮国大长公主□□□□同驸马濬州防御蒲察敬诣岱岳,焚香致礼毕,明日遂登顶,拜于玉仙祠下。时明昌元年三月十二日。”元初昭真祠的拓修,也明显得到东平行台的鼎力支持。元杜仁杰《泰安阜上张氏先茔碑》云:“武惠公(蒙古东平行台严实)以书来召(道士张志纯)”,委其重葺泰山名庙宇,“……自绝顶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东海白玉石,为像如人然,一称殿之广裒”[4]。这一信仰历经百年的传播,由官方而民间,至明初开始形成远及全国的崇信高潮。同时由于明廷施行祀典复古政策,诏去泰山神帝号,同时强化泰山神之官方色彩,严禁民间“非礼之渎”,使泰山神信仰由民间祀典向官方祀典回归。民间对于泰山的崇祀活动,只得另寻其对象,亦即清人孔贞瑄《泰山纪胜》中所论:“抑或东岳非小民之所得祀,故假借祀碧霞云尔。”另一方面,泰山女神也在道士的操纵下,开始了从“玉女”到“元君”的转换,首先是神号之加:玉女神兴起虽与朝廷有关,但因身无封号未列入朝廷祀典,因此被一些正统派官员视为淫祀,如正德朝工科都给事中石天柱等言:“祀典惟有东岳泰山之神,无所谓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礼,不可许。”[5]道徒打出宋真宗敕封的旗号,有助于使这一奉祀合法化。而碧霞元君较之玉女之名,更具有道教色彩,进一步明确了其神的宗教归属性。再者是将女神形象从“年可二十四五”(《盈盈传》中所记玉女年龄)的青春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转换,并赋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以适应社会群体“母神”崇拜的信仰诉求。重塑后的碧霞元君形象,得到朝廷与民间的双重认可:在朝廷方面,自正统十年(1445)始,内廷不断下诏发帑重修岱顶昭真观;至明宪宗嗣位,“遣廷臣以祀方岳,又时命中贵有事于(昭真)祠”[6],开启了致祭元君的先例;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昭真祠后,宪宗赐额为“碧霞灵应宫”,无疑首肯了道徒对女神的形象改造与碧霞封号的真实性。在民间方面,老母形象的碧霞元君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万历朝大学士王锡爵记称:“予往行齐鲁道中,顶斋戒弥陀者声闻数千里,策敝足茧而犹不休。问之,曰:‘有事于碧霞。’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亦靡诚弗应。’”[7]与此同时,元君庙祀亦由泰山渐向周边传播,由京师,而北直,而江南,渐成为普及全国的民俗信仰。尔后且胫大于股,其神威赫然凌驾于岳帝之上,至如清人王照《行脚山东记》所论:“土人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2因此,明代前期可以称作是碧霞元君形象的转型期,却很难说是“碧霞元君信仰正式从民间私祀成为国家认可之神的标志性时间”。
另外,《新考辨》在论述正德《御制告文》碑时,还存在一处误读。《新考辨》称:“朱厚照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派遣苗逵前往泰山‘致祭于碧霞元君’,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对苗逵的信任,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对祭拜碧霞元君的郑重。立碑者排首是钦差大臣朱钦,字懋恭,邵武人,成化八年进士,弘治中迁山东副使,武宗即位后升任他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之所以委任朱钦担任钦差大臣,而没有让其心腹太监苗逵担任,大概是考虑到祭拜碧霞元君礼节的正式性。因为若委派一个‘刑余之人’担任钦差,就显得对祭拜碧霞元君不够尊重。因此苗逵可以监督军务,却不可以担任钦差行使祭拜碧霞元君的神圣典礼,甚至不能作为立碑者之一,这从侧面也可以说明朱厚照对祭拜碧霞元君的高度重视。”按明代皇帝的泰山祀典,大体是施行一种“双轨制”,即国家事务一般派遣大臣致祭,而皇室事务则多遣内监致祭(有个别例外:如弘治时尝遣内官监太监李兴、御马监太监李瑾、内官监太监齐玄致祭泰山;嘉靖时太后遣其弟玉田伯蒋荣致祭元君),如尹龙碑文中明确记称“时命中贵有事于(碧霞)祠”。今岱顶天柱峰上有宦官题名甚多,即为万历时主持碧霞宫工程与祀事者。因此根本不存在“刑余之人”不能“担任钦差行使祭祀元君的神圣典礼”之说。正德《御制告文》中的“钦差巡抚山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臣朱钦”,是立碑者而非致祭人,其所受“钦”命之“差”是“巡抚山东”而非“致祭元君”。新考辨将职事理解即误,遂将祭者“反客(朱)为主(苗)”,并生发出太监不能祭元君的错误推论。
通观《新考辨》,由于未能较多掌握碧霞元君信仰的一些基本文献(如弘治《泰安州志》、嘉靖《泰山志》、万历《岱史》等),而研究中似又偶“阐释过度”,致使最终的一些结论不尽准确。今冒昧提出,敬请《新考辨》作者与读者不吝赐教。
 

(原文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3期,注释等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泰山周郢的BLOG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周郢]碧霞元君“生辰”考
下一条: ·[邢莉] 蒙古族与藏族的天体神话与天神信仰的比较研究 
   相关链接
·[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李梦]从神女到女神:中国女性神灵的变相
·[张可佳]明清时期河南浚县碧霞元君信仰的载体及其功能·[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吴效群]文化的冲突与较量·[任双霞]清末泰山信仰在海岱间的传布
·[周郢]碧霞元君“生辰”考·[叶涛]论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