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钟敬文]医药的源起与民间信仰[1]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5-03 | 点击数:9084
 

注释:

[1] 节选自《我国古代民众的医药学知识》(原名为《〈山海经〉中的医药学》,原载于《民众教育季刊》第二卷第一号,1941年11月。

[2] 例如在法兰西山洞里新发现的先史人类遗迹中有种种关于野兽(野牛、鹿、熊等)施行交感魔术的绘画,而同样的(至少可说是相近的)魔术的做法,也流行于现代澳大利亚的原人社会中。

[3] 例如,北澳大利亚,女子模仿水鸟,以树皮置于头上作防雨的样子,她们以为如此做去,便可以致雨。有些民族,则在神前注水吹烟,以表示愿得云雨,或于树上作洒水状,以感召实际雨水的降落。我国古代民间,有舞龙、埋骨以求雨等风俗(见《神农求雨书》),现代穷乡僻壤中所流行的致雨风习,或使人扮做姜太公,草鞋芦衣,肩挑水桶(桶里盛着水),游行路上,口中大喊“雨来”的咒语(见杭州《民俗》周刊第35期);或把破箬笠、鸡笼等焚毁于庭中。这种种的“求雨法”,在一般的农耕民族中,差不多都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地表现着。

[4] 都德氏的话,见《法术与宗教》(Magic and Religion),第36-37页。

[5] 见英国人类学者哈德兰德氏所著《宗教与法术的关系》(The Relations of Religion and Magic)第四章。

[6] 见野村瑞城氏的《民间疗法与民间药》,第95页。

[7] 虽然原人举行治病的法术或宗教仪式时,也有由普通人执行的,但大部分及较郑重的,终必出于巫师之流的手上。

[8] 关于“巫医”,本文下面有比较详细的谈述,此处从略。

[9] 例如巴比伦人、犹太人(恶灵),南阿非利加土人、东北土人(祖宗),澳大利亚原人、南阿非利加土人(术士),高丽人(神鬼)等。

[10] 例如以天然痘本身为一种女神,疝气为一种疝气之虫等,不一而足。

[11] 见清方式济氏所著《龙沙纪略》风俗类(《借月山房汇抄本》)。

[12] 见任国荣氏的《广西瑶山两目观察记》上篇。

[13] 见顾编《马来半岛土人之生活》。

[14] 见江绍原氏翻译《现代英吉利关于动植物的谣俗和鬼怪》(一般第七卷)。

[15] 见尾崎清次氏编的《关于疾病禁咒的玩具》(《关于育儿上喜缘的玩具图谱》第一卷)。

[16] 见明田汝成的《炎徼纪开》(《借月山房汇抄本》)。

[17] 见宋赵汝适撰《诸蕃志卷》上《闇婆国》条。

[18] 如支波西国人信疾病可移于犬身上,巴比伦人、英国人则信它可转嫁于别人。

[19] 例如犹太人以“糖径”诱引贪吃的魔鬼堕陷于井中。

[20] 见友人杨成志先生所著《云南罗罗的巫师及其经典》,论文刊于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辑刊》第一册。

[21] 见班女史的《民俗学概论》第十章所引用。

[22] 见《龙沙纪略》风俗类。

[23] 见宋洪皓氏的《松漠纪闻》。

[24] 见李安宅氏翻译的《交感巫术的心理学》,第51页。

[25] 《龙沙纪略》风俗类。

[26] 见密林根氏所著《土耳其》第七章。

[27] 见哈氏《宗教与法术的关系》及班氏《民俗学概论》等所引。

[28] 这类的例子,到处皆是,聊举哈德兰氏一言于此:“圣徒的遗物,不但可以给友人治病,并且可以加危害于敌人。”

[29] 见《日本内科全书》卷二。

[30] 见郑次川氏译述的《高丽一瞥》第八章。

[31] 《龙沙纪略》风俗类。

[32] 见摩耳氏所著《宗教的出生与成长》第二章。

 

(来源:钟敬文著:《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巴莫曲布嫫、康丽编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敬文]巫与医[1]
下一条: ·[吴重庆]孙村:一个共时态社区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