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许嘉璐]保护肯綮国运
——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期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许嘉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8 | 点击数:11157
 

有些意识方面的现象,需要从文化里找根呀!先进文化怎么产生?我想不外乎就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上现代的异质文化,相互融合产生的一个新生儿。因此,自捍统的文化如果没有了,那就变成了异质文化的移植。而文化的移植比人的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异性更强。我不是说艺术层面、文化层面。我和外国朋友多次谈到一个英国学者的意见,他就是汤因比。他写的《历史研究》,六大卷呀,太不容易普及。他晚年将它们缩写成了一本,还叫《历史研究》。他研究了世界上所有的文明。他划分的文明比较多,不像我们说的四大文明五大文明。应该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对世界文明的划分是参考了汤因比的成果,但是,他没有提汤因比的名字。汤因比和亨廷顿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汤因比最后的结论是:基督教文化也就是欧美文化,强调个人,强调向外发展,强调创新,这给世界带来了活力。但是,一味地强调个人、向外发展和创新,最后,将导致人的欲望无限扩展、世界大乱、人类毁灭。他在研究了各种文明之后,发现了中华文明讲和谐、讲稳定、讲统一,是四大文明中惟一能够延续到今天的文明。能延续是基于她的基本品质。因此,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文明是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的结合。世界如果明白的话,应赶快向中国学习。如果有一天中华文明的和谐、稳定、统一这些理念构成了世界文明灵魂的组成部分的话,中华民族就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那个时候,世界上的人不要感到奇怪。所以,从历史长河来看,刚才金先生说到的对人类的贡献、对世界的贡献,我想最根本的是我们文化当中最核心的那部分。当然,形而下的那部分也会有所贡献。比如我们的年画、木刻,就会像黑人的木雕、舞蹈一样,被别的民族吸取去,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式。那是肯定的。但是,最大的贡献是沉淀在、隐藏在、蕴涵在我们各种文化形态中的精神与灵魂。

我们今天抢救民间文化,也就是抢救这种底层的东西的载体。可以想见,如果不抢救,真的世界文化一体化了,那么中华文化会变成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可能就要像苏美尔文化、埃及文化、玛雅文化。说点题外话,有些学者恨铁不成钢,在批评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时就举苏美尔文化发掘过程、楔形文字破译过程为例,看看人家多重视。我不赞成这样类比。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对苏美尔文化的发掘是文化侵略者的掠夺。直到现在,从他们的研究中看不出苏美尔文化到底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少。这样的文章很少。其实,苏美尔的天文、祭祀、神庙、建筑对埃及文化的影响、对希腊文化的影响也很大。他们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哲学的理念、伦理的理念、审美的理念,没有把它理论化。对埃及文化的研究也是一样。埃及文化的真正发现者是拿破仑。第一个考古队是拿破仑带去的历史学家。埃及的博物馆在不久前才换成埃及人,以前一直是法国人在做。埃及的文化,不管是金字塔、木乃伊,还是王者的陵寝,跟现在的埃及文化到底是什么关系?可以说,它们之间基本没关系。现在的埃及,以及全世界的文化,从埃及的文化、法老文化中能吸取些什么东西?也很少有人研究。玛雅文化我不例举了,但也一样。当然,还有个印度文化。古印度文化在被中亚和中东的伊斯兰统治几个世纪之后也中断了。惟有中华民间文化传统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血脉相连,只有中华文化可以用上那句话:民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别人的文化是别人的根,那树已死了。

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因为眼前的挑战比西方国家18世纪、19世纪,特别是19世纪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我们的民间文化是古代和今天没有断裂的一个文化整体的源头,所以要做好它的抢救与保护工作。过去的一年,我们民协和各个地方上的专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除了这个之外,我觉得需要加强理论的研究和学者队伍的培养。这个工作可能需要四个方面:一是实实在在地摸家底,抢救保护;二是需要有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三是加强理论研究;四是需要有一支比较强大的学者的队伍。现在,从文化部到领导小组、到办公室、到民协、到工程启动,摸家底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是强项。立法主要是全国人大的工作,也是强项。弱项是什么?就是理论的研究和队伍的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56个民族,2000多个县,由于长期处在农业社会,交通不发达,文化变异非常之多。杨柳青的年画与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就不一样,其实,它的源头是一个。应该有一支浩浩荡荡的民间文化的研究队伍,但目前可怜得很。

上世纪50年代,只有北京师范大学钟先生那里有这样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有这样一个梯队。后来,乌丙安先生开了一个点,段宝林同志在北大开了一个点,民间文艺家协会那里、贾老那里也各有一个点。这和我国的民间文化的实际蕴藏极不相称。我是搞语言学的。语言学这个领域就够冷的啦,但研究语言学的队伍今天还可以说是浩浩荡荡。民间文化这个板凳更冷啊!难以想像,如果没有钟敬文先生撑着,北师大就没有刘铁梁这一批人了,早就断了。现在当然多了,很多大学都开了民间文学课,成立了教研室。但是,在经济大潮下,它们并不景气啊!第一,搞这个东西在文学界不会崭露头角,超码不会那么快;第二要做田野调查,辛苦啊,危险哪!我想,随着我们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保护工程的加强,随着法律的出台,要好好建设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样的人才需要两手都要会:一会做理论研究、案头工作;二会做田野调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考察认定的几点意见
下一条: ·[林秋朔]抢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言
   相关链接
·[许嘉璐]忆紫晨·[许嘉璐]“俗文化”如何升级为“雅文化”?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论文集》出版·北师大成立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许嘉璐任院长
·[白庚胜访谈]“抢救”责任重大 “保护”使命光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