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尚杰]时间概念的历史与被叙述的时间
  作者:尚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8 | 点击数:17455
 
 
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的提问方式远没有穷尽时间问题的可能性,在相似的道路上,胡塞尔是奥古斯丁的继承者,而康德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来人。胡塞尔的现象学强调直接性,这个直接性有一个前提,就是搁置一切关于存在问题的判断,因为存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判断,是超越的(超越现象学的直接经验印象),因此,现象学的时间观,是内在的时间意识,在世俗的时间之外。内在的时间也是彼刻此刻相接,但与客观或自然界中时间的连续性只是形似而非神似。当胡塞尔谈及时间的客观性时,显然指的是经过了现象学意识理解的时间的对象性,而绝对不是指钟表上的时间。要使时间质料脱离在自然界中的绝对沉默状态,就要由现象学意识赋予时间以新的性质,使之成为时间现象,时间不是被朴素态度所感知,而是被哲学态度所理解。这两种时间,即使术语相同,含义上可以借用,但绝对不是同一的。[22]视觉方向的改变可以看见新的东西。现象学的还原应用到时间质料上,就是在减少了什么东西的同时,也增加某些东西——因为还原是可以反复进行的。
利科指出,正是在以上基础上,胡塞尔在时间问题上有两个重大的发现:首先,是保留或滞留(rétention)现象与其对称物前瞻或预期(protention)现象之间的区别;其次,是滞留(rétention)或初级的记忆现象与回想(ressouvenir)或第二级记忆之间的区别。[23]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了说明初级记忆,胡塞尔要靠纯粹形式的或者不说明什么意思的声音”——对声音的感觉——对声音过程,对正在倾听的某种旋律的意识。对持续的声音,胡塞尔用Zeitobjekt表达,意为客观的时间:一方面,客观的时间是真实的时间本身;另方面,要对这沉默的时间质料说点什么。在这方面,胡塞尔的发现在于现在'不在点状的瞬间之中,而是包含一种纵向的意向性(以便反对超越的意向,这种超越的意向强调感觉中对象的唯一性)。按照纵向的意向性,现在'同时是自身,又是刚才'听到的声音阶段的滞留(rétention),还是对迫近阶段的前瞻。正是这样的发现,使他摆脱了所有加诸于多样性的综合职能。[24]利科所谓胡塞尔纵向的(时间)意向性,显然强调时间的流动性。瞬间是流动的。关注流动,使我们谈论的不仅是对象,而是密切注意对象的边缘地带及其变化。一个还在回响的声音,还在同时是同一的也是别的什么,因为声音出现的方式在不断地变化。声音在时间的流动好象渐渐缩短昏暗起来。这是一种绝对特殊的变质,胡塞尔的赌注是在现在'中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不是瞄准超越的对象,而是刚刚流过的'现在……正是这种纵向而非对象的意向性确保了期限(durée)的持续性,把同保存在异中。?[25]纵向的意向性同时把持、留住了点状的滞留与前瞻,留住了在世俗观念上应该消失或者还不存在的时间。换句话说,纵向的意向性实际上是一种横向的而非竖向的意向性,因为它只是在摆出留在现在(或者过去将来)瞬间的架势后虚晃一枪,从而使被意向的时间对象(瞬间)成为别的对象(瞬间)。时间在不断地变化着自己的出场方式过程中流动着,因此,此一瞬间永远是别的瞬间。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强调的,正是现在滞留在相互关联中的破坏性特征,即不一致性(就好象精神永远在溜号)。胡塞尔只是看到时间瞬间不断显现或在场,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德里达却想到真实的情形却可能是瞬间总是不断地缺失、不在场,没有同一性,也就是总是很快就被抹掉的痕迹。利科显然以赞同的口吻引用了德里达的立场后,表示要讨论与涂抹痕迹相邻的概念。
胡塞尔用一个简单图表说明内时间现象学:
 
 
 
它表明时间瞬间在线行过程中,因为滞留和前瞻的闯入而发生的变质或异化现象:时间的前进不是从OE这条直线决定的(利科评论说,这条直线对康德来说却是唯一的时间线条),因为时间实际的路径是倾斜的从0E',它形象地说明了时间下落的过程,一直到垂直的EE'。正是这条垂直线说明了在某个时间阶段的持续过程中,现在的瞬间与其经历的过去的边缘域实际上是合并在一起的,是同时出现的。也就是说,从OE实际上不过是EE'。这里强调的,不是持续性而是同时性。就这样,显现的瞬间同时变宽变大了(注意胡塞尔的horizons概念),时间的线性流动变成了同时性质的不断散开——为什么不断呢?因为horizons(边缘域)的界限不断被解构,而有永远的重新开始。或者说,所谓继续,就是继续开始,或者称作继续增加的开始。利科评价说,某时间期限内的每个瞬间都是一个原始的点。就象胡塞尔说的,是持续的多样性瞬间(这使时间出现的方式不同)的流动。[26]注意,正象德里达说过的,关键要注意这里好象不直接在场的瞬间,缺失的瞬间。是不在场的在场,比如,滞留和前瞻与当下同时在场。边缘域的在场,被拓宽了的在场。
所以,从现象学出发,没有原始的印象和原始的时间,因为一切都在经历变化。这种改变是对时间的感受方式的变化(滞留、当下、前瞻又与感觉——比如听见、看见、好象、认识判断、审美判断等等合并一起)。同时,方式或者形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就象我们不断轮换戴上不同色彩的眼镜看世界),但形式本身,或眼睛、眼镜本身,却是我们看不见的。胡塞尔用的是颇有迷惑性的术语意向方式的变化。意向方式变化的要害,是意向方向的变化而不是意向对象的变化。正如利科非常敏锐地说,总是新的纵向的意向性,因为意向方式在行进中总是被不断地破坏,从而划分了不同的意向平台。重要的是瞬间的不再,是差异或方向的改变。差异是意向方式的差异,就时间意识而言,是一种重复的效果,比如当下的滞留。但是,利科说,当下与滞留之间有难以觉察到的,不可跨越的鸿沟,任何滞留都是在重复过程中制造差异,具有一种增补性的效果,是好象或想象。原始因素在意向活动中的再一次,就不再是亲身经历的——这是想象活动的本质,想象意味着非连续性。
能否说现象学的时间意识表达了一种具有并列性质的时间连接,或者说,它是以片断形式突然降临的——好象一个大的横截面,它与另一个作为他者的横截面或边缘域之间是一种任意的联系。我们面临一种差异现象学。能否从空间角度解释这里的时间位置place)的差别呢?
我们又面临理解现象学时间意识的一个重要拐点:它是一种不断回溯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瞄准的只是时间的形式方面,过去、现在、将来只是感觉的形式,而不是感觉到(比如听到、看到)的物质内容。所有的现象学意向性都是第二等级的,是对第一等级或自然思维的意向加上括号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回溯,意向活动才能获得新的意义。也可以说,现象学是一种不断回想的意识,每一次回想瞄准的都不是内容而是构造这些内容的形式,使原来的内容(或者所指)变成形式(能指)。[27]但是,这还不是我们这里所谓拐点的主要意思,因为人们往往在现象学还原中只读出一种认识论模式,即一种竖向的主体与客体的结构,不是的,在内时间意识这里,意识不仅在回溯,而且每一次回溯,都是横向的,用图示,象一个大写的“L”或先是,然后,而且这个过程,因其意向活动的性质不同,可以不断进行。用胡塞尔的话说,是空的或没有直观的意向活动;用利科的话说,是瞄准不能看见或不能直观的位置。所谓内在的时间意识,就是切己的时间,只是一味回来或只向自己使劲的时间,这些复杂的叠合起来的意向只考虑连续的纯粹形式:时间形式不再象康德那样,是经验的前提;而是把时间形式与经验内容分开,与意向活动对应的不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横着串联起来的时间形式,是一些模模糊糊的,临近因素的串联(象我们以上提到的横截面),象是空间的背景,活动的舞台。[28]
胡塞尔想在康德式的先验综合活动之外解决时间的连续性问题。但是,无论胡塞尔与康德有怎样的区别,他象康德一样,只想在认识论的范围内解决作为认识形式的时间问题,只是他比康德更加精细,比如,胡塞尔区别了滞留和回想,回想象是过去将来时态,是横着串联起来的时间形式,好象一个大的横截面。利科说,是一种邻近的时间。象一切时间形式一样,过去将来也是空的意向空的期待,只有海德格尔明确地用焦虑souci,牵挂)置换了胡塞尔的感觉[29]明确了期待的不是某样东西,而是一个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国学网·学灯 2008年第3期

上一条: ·[周星]人类学者如何看待民俗艺术
下一条: ·[张丰乾]“听”的哲学(修订版)
   相关链接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王涛]《地名文化遗产鉴定》修订刍议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吕慧敏 彭尔爱]中西合璧、古今辉映·[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林德山]历史叙事与景观生产:日照茶文化研究
·[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