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朝戈金]史诗学术语简释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0 | 点击数:10825
 



  程式(formula):根据帕里的定义,程式是在相同的步格条件下,常常用来表达一个基本观念的词组。程式是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的词组,它与其说是为了听众,不如说是为了歌手――使他可以在现场表演的压力之下,快速地流畅地叙事。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程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

  程式句法(formulaic diction):帕里关于“语言”的定义是:“所有的语音因素、形态和词汇,都使一群特定的人们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的话语,具有了特定的属性;”而“句法”则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待同样的语音因素,形态和词汇:那就是作者凭借着它以表达他的思想”。

  程式频密度(formulaic density):指程式在某个给定的单元中反复出现的频度。口头程式理论学派的学者们,往往用它来衡量一个面目不清的或者是有争议作品的作者身份,判定它是否具有口头的起源。因为它们认为在程式频密度与作品的口头属性之间有着意义重大的关联。

  特性形容词(epithet):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所谓荷马式的特性形容词往往是个复合形容词,例如“飞毛腿阿卡琉斯”、“灰色眼睛的雅典娜”等。它们取决于同熟悉的事物相连结的贴切性,而不在于其新颖性或多样化。这种措辞几乎成了名称的一部分。

  头韵(Head-Rhyme, 蒙古语作 tologai holbolta):我们推荐使用“句首韵”这个概念。因为“头韵”容易与“头韵法”(alliteration)相混淆。句首韵是指每个诗行的起首字母押韵的韵式。头韵法则是指在一系列联系的或者紧密相关的词或音节中重复使用第一个相同的辅音或元音的韵式。

  步格(meter):也有译为“格律”或“音步形式”的。是指诗歌中节奏式的重复,或指规则的或几乎是规则的相似语音单位的复现所形成的节奏。诗歌有四种基本的节奏模式:1,音长型:其中节奏是由于长音节和短音节的不断出现形成的,也叫古典式步格。2,音强型:其中重读音节决定基本的单位,不管重读音节前后非重读音节的数量,古英语作诗法采用这种步格,弹跳节奏也相同。3,音节型:诗行里尽管重音有变化,但音节数量不变,很多传奇诗歌采用这种模式。4,重音-音节型:其中音节数量和重音数量都是固定的或几乎是固定的。提到英诗的步格,通常指的就是重音-音节型步格。

  平行式(parallelism,蒙古语称之为jergechegülül):在一般文学批评中,也有汉译作“对应”的,指句子成分、句子、段落以及文章中较大单元的一种结构安排。平行式要求用相等的措辞、相等的结构来安排同等重要的各部分,并要求平行地陈述同一层次的诸观念。经过研究,有人认为平行式具有多种结构模式,如并列、递进等。

  跨行 (enjambement):指一句诗行的结束不是在诗行的末尾,而是在第二诗行的中间。它的应用可以使第一诗行的诗意直接传达到第二诗行,而无需依照一般的诗歌韵律,在每一诗行的末尾都做停顿。这种手法也被用在双行诗的写作当中,它可以将此双行的诗意直接传达给彼双行。在一般诗歌中,它也可以将一个诗节的诗意不加停顿地传达给另一个诗节。

  主题或典型场景 (Theme or typical scene):这里所说的主题,与我们通常所说例如某作品具有爱国主义主题这句话里的主题并不完全相同。它与我们有时译作“动机”、有时译作“母题”的概念有点接近。它也应该被理解为叙事单元,不过它是规模较大的一种。

  故事范型 (story-pattern):洛德的“基本假设是,在口头传统中存在着诸多叙事范型,无论围绕着它们而建构的故事有着多大程度的变化,它们作为具有重要功能并充满着巨大活力的组织要素,存在于口头故事文本的创作和传播之中”。比如,“归来歌”的故事范型涉及到下述的五个要素序列──缺席、劫难、重归、复仇和婚礼。

  简而言之,中国史诗研究在方法论上要博采众长,首要的问题是了解西方诗学成果,以形成中西史诗研究交流的机制,归纳中西史诗的发展规律和异同点,确立口头比较诗学范畴的基础。因此,梳理中国史诗研究的学术传统与重建一套合乎国际学术规范的批评话语,这是并行不悖的,也是我们推进中国的史诗学建设所应该具有的学术态度。


  (摘自 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第10~19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注释:
  --------------------------------------------------------------------------------------
  1.这里需要指出,在中国文学传统的理论批评中,术语具有多义性、模糊性、体验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能指”和“所指”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一个术语在不同场合、不同文艺学门类里可有不同的含义;另外,一个含义可由不同的术语来表达。

  2.主要参考的工具书有:《世界诗学大辞典》,春风文艺出版社,沈阳,1993年;《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林骧华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新普林斯顿诗歌与诗学百科全书》(New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欧美文学术语词典》艾布拉姆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世界名诗鉴赏词典》,辜正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3.史诗有广义、狭义两种定义。学者普遍承认在各民族的史诗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还是认为它们之间是可以类比和互证的(洛德《故事歌手》);而另有人类学家对存在着“单一的、世界性的”口头创作样式样式提出置疑,参见芬尼根:《口头诗歌:其本质、重要性和社会语境》(Oral Poetry: Its Nature,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Context, 1977)。

  4.汉语译法采纳了陈中梅的用法。汉译本《伊利亚特》(陈中梅译)的前言里说,一般认为,《伊利亚特》的“创编”时间可能在公元前750至675年之间。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范式(paradigm)
   相关链接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史耀增]对合阳“非遗”断层现象的思考
·[胡港]家庭教育民俗的概念、调查方法及展望·[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
·[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高荷红] 从概念到文本:《集成》前后的“摩苏昆”
·[石子萱]试析普罗普的“回合”概念·[张举文]从实践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学科概念“文化遗产”的转向
·[韩成艳 高丙中]非遗社区保护的县域实践:关键概念的理论探讨·[刘先福]民俗过程:概念、实践与反思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施爱东]故事概念的转变与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孙英刚]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间宗教”概念的是与非·[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